業所經營的產業。一個企業能否成功與它所在或所選擇從事的產業或產品領域緊密相關。因此,選擇適合的產業投資,並實現產業投資的最優組合,是企業實行戰略變革的首要步驟。

透過分析GE、長江集團和復星集團的成功多元化模式,我們總結出這三個大型企業實現多元化的共同成功因子,提出了產業組合平滑波動曲線理論;在實現產業投資最優組合的方法上,我們提出了“基於內外部因素的產業投資組合模型”和“基於產業生命週期的多元化產業組合矩陣”兩個模型。

三大集團的多元化投資組合戰略

縱觀世界大型企業的多元化投資戰略,它們在表現形式上各有不用。例如,GE從事資金密集型、創新週期長的產業,強調文化、管理、人才、技術、資源、品牌的高度統一;巴菲特也可以說是多元產業發展的一種模式,他講究在價值發現的基礎上,參股且長期持有,奉行多品牌、多元產業投資組合,他不會很深入地介入企業的管理之中,更不會替換原來的管理團隊;再有就是李嘉誠先生的模式,控股然而奉行多品牌策略,投資於一定程度上起伏週期互補的高技術和傳統產業組合,保持低負債率,保持有節奏的發展。

GE、長江和復星這三大集團的成功,成為了企業多元化投資組合最優的典範。

GE跨行業多元化投資和經營模式

GE一直被公認為是跨行業多元化投資和經營的成功典範。它從一個小燈泡起家,目前產業已延伸到國防、電力、醫療、金融、傳媒等11個多元化事業群,員工人數達到三十多萬,連續二十多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市值第一。從1981年開始,在傑克?韋爾奇在任的20年裡,從1984年10億美元的初試牛刀,韋爾奇一路瘋狂併購直到卸任,共完成了993次兼併。

在韋爾奇993次併購背後,是GE強大的資本實力和百年的企業信譽。GE的多元化實質上是利用美國豐富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透過高超的資本運作手段,謀取高於產業平均利潤水平的贏利手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GE的多元化實際上是多元化投資,而不是產業擴張的多元化經營。

80年代初,韋爾奇提出了“第一或第二”的經營戰略。他果斷淘汰了一些雖在贏利但已過時的業務,只保留那些在市場上佔統治地位的業務,要求GE所有的事業部都要變成市場中的第一或第二,否則就將其關閉或出售,從而實現使GE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公司的目標。經過10年調整,到90年代中期,GE的各主要事業部都已在全球市場上居於主導或接近主導的地位。

GE模式的關鍵點在於平衡核心業務與增長業務和種子業務,使利潤率相對較低但相對穩定的傳統行業和利潤豐厚但不確定性較大的服務行業相輔相成,實現穩定快速增長。比如,長線產業如航空引擎部門和動力部門的利潤率低但相對穩定,而朝陽產業的金融部門利潤率高但是風險大,GE的戰略就是穩住長線產業,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和利潤率高的新興產業 。

長江集團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組合模式

李嘉誠領導的長江集團也是多元化成功的楷模。其產業分為7大塊,傳統產業有港口及相關服務、房地產、零售及製造、能源及基建,新興產業有電訊、網際網路、生命科技。傳統產業具有較長的發展歷史,有規律可尋,在經營模式及風險規避等方面有一定的經驗積累。所以,企業進入傳統產業較為穩妥,但利潤空間有限,市場越是走向飽和,競爭越是激烈。新興產業風險較大,但如果能搶先佔領新興產業市場,將在市場份額及利潤空間方面佔據優勢,成為領軍企業。長江集團實行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並舉,可以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優勢。

第二節 如何實現產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