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來自平民,也不像儒家那樣尊崇貴族,尊卑有序。可以說墨家的思想就代表當時平民的思潮,墨家的自然哲學和社會哲學也代表了平民的哲學,墨家的科學也帶有很強的實用性。這一點同古希臘的科學哲學研究不講究實用性的貴族氣質有所不同。
墨家的自然哲學帶有一種平民特有的樸素比如:敬神,不象道家研究那麼深,估計當時流行什麼神就拜什麼神,這裡沒什麼好說的。我們看下墨家的社會哲學,這也反映了當時的平民哲學。“兼愛”是墨家的社會哲學的核心,墨子說:兼愛不分貴賤,諸侯們只愛自己的國家而不愛別人的國家所以會戰爭,人只愛自己而不關心他人所以會偷竊。兼愛就是兼相愛,交相利。就是愛人,愛百姓而達到互愛互助,而不是互怨互損,儒家攻擊兼愛的主張是無君無父,無異禽獸。可見儒家與墨家關於愛人的區別。非攻是墨家的另一個主張,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的時代,諸侯之間的征戰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引起了許多人的反對。除了鼓勵耕戰的法家除外,當時各家各派都提出反戰思想。孔子主張慎戰,認為征伐只有經過周天子批准才是正義的。老子則從尊重人的生命,遵從道的原則出發,明確宣稱“兵強則滅”。主張無為,不爭,不爭則沒有戰爭。墨子則提出“非攻”的和平主義。認為戰爭是那些“好攻伐之君”為了掠奪土地財富而發動的不義行為,它只隊極少數人有利,而給天下萬民帶來深重災難。墨子還身體力行,阻止戰爭,前面阻止楚王攻宋則是一個例子,墨子還成功的阻止了魯國攻宋。墨子言行一致為他帶來巨大聲望,人們紛紛來投奔他,墨家迅速崛起,成為與儒家相抗衡的學派,史書記載:孔墨之弟子徒屬;充滿天下。
在政治上,墨子主張選擇天下賢良聖知辯慧之人,立為天子,由天子選擇賢能之人出任諸侯,再由諸侯選擇能人出任士大夫,打破了當時的封建世系制度。後來的法家借用這種思想加強君權,剝奪士大夫的權利,開啟中國統一的程序。
在西方哲學史和科學史上,邏輯學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西方人在評論中國的哲學與科學體系的時候指出,中國缺乏一種嚴密的邏輯思維是沒有產生現代科學的主要原因。比如幾何證明與數學推理就是一種嚴密的邏輯推理過程。西方社會在其他方面也講究邏輯,比如法庭上律師的辯論,現在的中國人有時候嘲笑西方人一板一眼講究程式而缺乏靈活性也是這兩種不同文化的體現。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家和名家就非常講究邏輯,邏輯學史上稱亞里士多德邏輯學(西方)、因明邏輯學(印度)和墨家、名家邏輯學(中國)為世界古代史三大邏輯學。我對邏輯學不太瞭解,抄一段給大家看看:墨經裡說:白馬,馬也;乘白馬,乘馬也。驪馬,馬也;乘驪馬,乘馬也。獲,人也;愛獲,愛人也;臧,人也;愛臧,愛人也;此乃是而然也。意思是說白馬是馬,騎白馬,是騎馬,黑馬是馬,騎黑馬也是騎馬,愛一個叫獲的人是愛人,那麼愛一個叫臧的人也是愛人。同時期的亞里士多德邏輯學裡也說(見前面古希臘羅馬世界的哲學與科學一文):凡人都有死(大前提),蘇格拉底是人(小前提),所以:蘇格拉底有死(結論)。
墨家的衰落:墨家興起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春秋戰國時代諸侯並起,群雄逐鹿。沒有了強權,社會思想開化,墨家所代表的平民哲學登上舞臺,成為與儒學並稱的學派,墨子在與強權作鬥爭,阻止戰爭的過程中,建立了屬於墨家自己的半軍事化隊伍,這是任何強權不能容忍的。墨子死後,各個諸侯們利用墨家的軍事隊伍與軍事技術來爭霸,培養屬於自己的墨家學派,於是墨家分裂。在秦始皇一統中國以後,對墨家、儒家等不屬於法家的學派進行*,統一思想。由於時間短,秦朝滅亡以後,漢初實行無為而治,儒墨之徒又充滿天下。到了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