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於詩歌,也不同於色彩和語氣起重要的那些領域。如果一個句子的唯一作用就是表達一個可進行邏輯分析的思想,那麼,所有這些各具特色的色彩和語氣都要排除。
在這個基礎上使用物理學語言來描述事物,邏輯分析主義者認為物理學的語言是最為精確和最具有邏輯功能的語言。我舉個例子:比如“十點鐘時A先生髮怒了”這句話的同義物理學語句是:“在十點鐘時,A先生的身體起了變化,呼吸率增加,脈搏加快,某些肌肉緊張,併產生某些強暴行為,等等。”邏輯分析主義者認為後一種語言是可以感知、可實證的陳述。如果把人們使用的一切語言都變成這種語言,人們的語言便達到了科學的統一。
邏輯分析主義者認為為了能更精確的表達事物人們應該剔除一切帶有感*彩的東西和語言。但人文科學的東西更近於詩歌,比如歷史、文學等學科,在邏輯分析主義者看來精確性不夠,而精密科學比如:物理,越是精確,感*彩越少。而感*彩卻是西方另一個主要哲學流派的精髓所在:“存在主義哲學。”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哲學流派。
存在主義哲學也可以被稱為是人本主義,其最著名和最明確的倡議是薩特的格言:“存在先於本質”、“任何事都是可能的”。他的意思是說,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體外的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人有選擇的自由。要評價一個人,要評價他的所作所為,而不是評價他是個什麼人物,因為一個人是由他的行動來定義的。存在主義否認神或其它任何預先定義的規則的存在。薩特反對任何人生中“阻力”的因素,因為它們縮小人的自由選擇的餘地。假如沒有這些阻力的話,那麼一個人的唯一的要解決的問題是他選擇哪一條路走。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存在主義者認為人是自由的,他們主張完全釋放人性,自由自在,存在主義者不關心自然和社會,只關注人本身,他們要解決一個大多數人都在問的問題:“人活在世界為了什麼。”但他們之間也沒有達成一致,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存在先於本質,這句話是說:“對於人來說,先有“存在”,之後才在不斷的“選擇”中塑造“本質”。” 比如你現在是一個學生,這是你的存在,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那是你的本質,比如英雄。除非你真的透過行動成為英雄你才是英雄,否則你就仍是一個學生,所以說存在先於本質。
存在主義哲學提出了三個基本原則:其一是";存在先於本質";,認為人的";存在";在先,";本質";在後。";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場,後來才說明自身。";所謂存在,首先是";自我";存在,是";自我感覺到的存在";,我不存在,則一切都不存在。所謂";存在先於本質";,即是";自我";先於本質,也就是說,人的";自我";決定自己的本質。其二是";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認為在這個";主觀性林立";的社會里,人與人之間必然是衝突、抗爭與殘酷,充滿了醜惡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謬的。而人只是這個荒謬、冷酷處境中的一個痛苦的人,世界給人的只能是無盡的苦悶、失望、悲觀消極,人生是痛苦的。窮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其三是";自由選擇";。這是存在主義的精義。存在主義的核心是自由,即人在選擇自己的行動時是絕對自由的。它認為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對各種環境,採取何種行動,如何採取行動,都可以做出";自由選擇";。";如果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