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四姑娘山,位於小金與汶川交界之處,距灌縣二百餘里路程。而灌縣離成都卻只有一百二十里地。所以,算起來,四姑娘山應屬於四川的近畿。
深入敵國腹地,周圍有許多敵國城邑的地區,在軍事上把它叫做重地。奮力疾戰才能夠生存,不奮力疾戰就會全軍覆沒的地區,叫做死地。像四姑娘山這樣的。離開本國,進入敵國近畿作戰的地區,兼有重地和死地的特點,軍事上就叫做絕地。
凡是在敵國境內作戰,普遍的現象是,進入敵境愈深,軍隊就愈是團結警惕;進入敵境愈淺,部隊就愈是鬆懈渙散。因為士兵的心理就是這樣:被圍困就會堅決抵抗,迫不得已就會拼死奮戰,身處絕境就會聽從指揮。
軍隊深入敵國,官兵就會高度警惕,行動一致。把軍隊投入無路可走的境地,他們只能死戰而絕不可能後退。只能死戰而最終有可能不會死,就能使士卒竭盡全力。因為,士卒陷入絕境,就會無所畏懼。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軍心反而會更加穩固。愈是深入敵境,愈是更加警惕,迫不得已就只能拼死戰鬥。這樣一來,就能做到不需整治督促,士卒就知道加強戒備;不需號召強求。士卒就能完成任務;不需嚴加約束,士卒就能親密團結;不需三申五令,士卒就會遵守紀律。從作戰的命令釋出之日起,士卒們白日涕沾襟,夜晚淚滿面,一旦投入絕地,置身於無路可走的絕境,反而人人都變得英勇無畏了。
指揮三軍,就像指揮一個人的手臂一樣。調動他們去作戰,不需要告訴他們全部的計劃;讓他們去爭取有利的形勢,而不需要對他們指出其中的危險。將他們置於絕境,然後讓他們自己去求生存。把軍隊陷身於危險之中,才能鼓舞士氣,精誠團結,上下一心,轉敗為勝。吐蕃贊普谷卡巴秘密安置十萬大軍於四姑娘山上,實是深得兵法的精要。
現在,釋迦桑布與洛追堅參、本欽、班智達三位大將就非常團結。在四姑娘山這個特定的地方,以往的些許摩擦,誰都不在意了。
釋迦桑布?**開門見山,首先說道:“據探馬回報,四川大軍排成四列行進。小兵潛伏了兩日,大軍方才過完。照此推算,川軍兵力定然不下十萬之眾。據我們以往偵察得知,川軍總兵力本來就只有十萬。如今傾巢而出,突襲我國後方,事態非同小可,我軍斷不可坐視不理。不知三位將軍有何良策?”
“啟稟元帥,正所謂‘知己知彼。方才百戰不殆’。我們首先應該弄清楚川軍究竟想要幹什麼。”洛追堅參首先道:“依卑職看來,川軍定然已經探知我軍的所在,而且誤以為我軍就是吐蕃的主力,想避開我軍鋒芒,這才奇兵突襲,直插我國後方。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我國還有贊普的二十萬大軍在通麥恭候大駕。故川軍此舉,對我國根本無關痛癢。”
本欽接過話頭:“我來說兩句。咳,嗯。川軍以四路進發,可見行軍之急速。川軍過完之後,探馬趕上四姑娘山,歷經四百餘里。與此同時,川軍依然向通麥行進。我軍若是現在就兼程追擊,算起來,已經差了八百里了。按每日縮短五十里計算,需要半個月之後才能追上。而那時,川軍早就到了通麥。追擊,也就起不了什麼作用了。所以卑職認為,川軍這次繞道迂迴的目的,肯定就是為了防止我軍的尾隨追擊。”
班智達道:“卑職以為,四川此番全軍突襲我國後方,根本就是自投落網。我們應該利用四川后方空虛的大好時機,即刻拔營。兵分兩路。一路沿川蕃道追擊,至通麥城外,與贊普的二十萬大軍前後夾擊川軍;另一路則直取成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四川的根本之地一鍋端了。何去何從,還請元帥定奪。”
洛追堅參道:“班智達所言,甚有道理,但似乎還有些缺陷。從四川這個方向攻到通麥城外,右邊峭壁之上是高聳入雲的雪山,左邊懸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