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角又抽了抽,不得不說,貞觀五年的時候,蘇寧根本不在他的眼中,即使是最近,他專門遣人打聽蘇寧的詳細資料以前,由於相隔很遠,訊息傳播不易,他只知道蘇寧是大唐最年輕的侯爵,原因是獻上了高產的農作物,僅此而已,至於一把火燒光了陰山三萬突厥兵,馮盎壓根兒沒相信,那應該是李靖的功勞才對。
不過在此之後,蘇寧抵達之前,馮盎才真正瞭解到自己即將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他終於明白,皇帝還是那個皇帝,沒有昏聵,沒有犯傻,精明到了極點,強悍到了極點,蘇寧就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劍,無往而不利的利劍,這幾年來凡是蘇寧出手的事情基本上都大獲成功,幾場成功的戰爭不是蘇寧直接參與的,那背後也有蘇寧的影。
大唐的各項政策,比如設計江南的江南崛起計劃,更是蘇寧首倡,房玄齡和杜如晦在此之後才上了《江南疏》,並不是房玄齡和杜如晦的首倡,還有幹掉山東士族,什麼軍事大學,什麼海軍,什麼參謀總部,什麼縱橫部之類的,全都是蘇寧一手主導的,馮盎這才驚覺,他即將面對的是一個鬼才,一個被李二陛下倚為左膀右臂的傢伙……
要不是極度信任他,怎麼會給他從三品的官位,還是一個部門的左侍郎,明擺著再過幾年就是尚書了不是?要不是極度信任他,怎麼會讓他做欽差大臣?還是全權負責江南事宜的欽差大臣,遇到事情可以先決定後上奏,直接把決定權賦予了他。
這樣的人會是一個紈絝小子嗎?
馮盎覺得自己小看了蘇寧,於是立刻調整狀態。原本打算讓馮智戴代表自己去迎接蘇寧的,現在覺得直接由自己去算了,馮智戴雖然有才,雖然經驗豐富,但是還是武人的性子更濃一些,遇到蘇寧這樣的鬼才,肯定要吃虧!馮盎覺得自己要親自對付他,否則指不定被他佔了什麼便宜還有苦說不出。
沒想到這麼快就讓他顛倒黑白了?皇帝什麼時候說過這不是送的而是借了蘇寧的?完全沒說好吧?當初給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提這些廚子的歸屬問題,幾個廚子而已,拿就拿了。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五年前蘇寧只是個窮侯爺。五年後的今天,是和自己在職位上平起平坐的高官,更是欽差大臣,不論資歷。從職位上來說。自己還要低上一個檔次。
蘇寧已經今非昔比。還是一個朝廷重要部門的掌權人,朝廷規定的全權掌管海運事宜的兩大部門——審計司和市舶司都是縱橫部的下屬部門,也就是說。海運這個事情,蘇寧是最高掌管人,蘇寧直接決定了海運的各項政策等等,把蘇寧給得罪了,馮家以後想要在海上開啟局面似乎就要難上很多了。
家裡面的智囊就分析過,蘇寧最大的依仗不是欽差大臣的身份,而是手中掌握的全權管理海運的職權,要是把他給得罪死了,直接用各種理由比如海上盜賊什麼的,下令封鎖廣州港口,不準片板下海,海軍全面封鎖海上航線,然後讓海軍去名義上討賊,一段時間以後討賊完畢開港,接著又來一個討賊,再封閉港口,或者乾脆直接給嶺南船隊下絆子。
閻王好惹,小鬼難纏,把蘇寧給得罪死了,沒有任何好處,海軍可是直接聽朝廷的,三萬海軍,幾百艘大船,上千艘小船,多大的一股力量?真要封鎖港口,所有人肯定不會再來了,直接從揚州南下也可以,就是路途遠了點兒而已,到時候嶺南又會回到原來的樣子,誰都別想發財了。
沒發過財還好,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嶺南已經有不少人嘗過甜頭了,胃口大開了,你把它給關上了,不得餓死?肯定哭著喊著拋棄馮家,拋棄嶺南,怎麼說都要重新加入海運隊伍,到那時候,誰說了算?皇帝肯定支援蘇寧,肯定支援縱橫部,嶺南沒地兒說理去!打也打不過,鬥也鬥不了,怎麼辦?
馮盎當時很憤怒啊!
智囊說,主人不要著急,話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