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不敢說自己比朱元璋、朱棣打過的仗多,但也不是沒見過國戰的棒槌,同時還精於綜合古代和現代知識去揣摩人心,最絕的的是知道很多歷史事件的結果。

所以李成梁的建議決不能同意,寬甸六堡決不能捨棄,幾萬戶移民決不能內遷!可不同意也得有不同意的理由,還得給出具體舉措,否則不也成口販子了。

“陳矩,告訴內閣,朕想見一見李總兵。現在他是太子太傅,穩定遼東局面有功,晉太傅,世襲錦衣衛指揮僉事。”

到底該用什麼理由說服李成梁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繼續為帝國服務呢。洪濤覺得光靠公文往來很難講清楚,必須當面交流。可是那麼老遠把人家叫回來也不能沒有表示,升官暫時升不了,加個頭銜和來點實惠還是可以的。

“王安,朕要的人可曾查到?”陳矩一走洪濤又把頭轉向了右邊。

“奴婢查到了,萬歲爺過目……”王安的動作表情有點鬼鬼祟祟,從懷裡掏出個小紙團。

“……近期找個合適的日子帶袁郎中到北安門外皇莊,你親自去,不可讓外人起疑!”小紙團不光小還被蜜蠟嚴嚴實實封住,洪濤捏碎展開,越看眉頭皺得越緊,遲疑了好一會才說話,邊說邊把紙團扔還回去。

“奴婢打聽過了,袁郎中家住西城,萬歲爺哪天想見,奴婢就去門口候著。”王安麻利的接住紙團,馬上湊到書案的燭火上引燃。

“不要去家門口,在半路上找個僻靜地方。”看著王安那張被燭火映照得有些古怪的臉龐,洪濤用食指輕敲桌面,再次皺起了眉頭。

紙條上有三個人的名字,孫承宗、熊廷弼、袁應泰,這三位就是洪濤給緩解遼東問題找的階段性答案。

為什麼是他們三個呢?因為洪濤腦子裡儲存的明朝官員數量有限,目前能想起來且在遼東軍事方面有點做為的也只有他們三個。

為什麼是緩解不是解決呢?因為洪濤認為換誰去都無法徹底解決遼東問題,目前自己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時間。

在舊官僚體系中成長起來的明朝官員絕大部分都無法跟上自己的腳步,更理解不了自己的想法,想讓他們完全聽命簡直難如登天,能成為短暫的利益共同體就不錯了。

想徹底解決遼東問題,要等自己徹底解決朝堂問題、拿到絕對話語權之後才有可能實現。洪濤大致估算了一下,最短也得十年,在這期間要想盡一切辦法拖延,不讓遼東發生巨大變化。

結果暗地裡讓王安查訪了好幾圈,三個人還都在朝廷編制內,且都活蹦亂跳,應該算是個好訊息。

孫承宗確有其人,自己登基那年他考取了舉人,但由於新皇繼位,第二年的會試停了,目前正在兵備道房守士家裡教書。熊廷弼的情況稍微好點,萬曆二十六年考取了進士,現在是正八品監察御史。

這兩位一個沒品級,一個品級太低,讓他們去遼東獨當一面,即便內閣同意,言官們也不會答應。到時候不能明著罵皇帝,他們倆就倒黴了。

相較起來現任兵部武選司郎中的袁應泰條件更適合,他很擅長處理民政以及後勤工作,假如可以積極配合遼東總兵的工作,將會是個不錯的組合。

另外歷任遼東巡撫品階都不會太高,朝廷想靠巡撫制衡總兵,又怕巡撫完全壓制總兵變成另一個隱患,才想出巡撫權大但品階低、總兵權小但品階高的奇怪組合。

至於說李成梁和李家願不願意配合新任巡撫的工作,洪濤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能說服,反正啥都不幹也沒法挽救遼東的不利局面,不如冒險試試。成了,至少能讓遼東多拖幾年,敗了,那就退守山海關忍著唄。

但這件事必須秘密進行,不能被朝臣提前知道內情。同時也要找袁應泰當面聊聊,摸摸脾氣秉性,看看他能不能、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