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關於工作後被老闆以辭退相威脅,勵志書籍提供的辦法是充實自己,讓自己由被以辭退相威脅的物件變成被以高薪挖角的物件。一望可知,此乃老大學理論的翻版。

……

到集體了,到企業了。對於個人來說,上了一個層次。員工是微觀,企業是宏觀。對於社會來說,企業,又稱為法人。法人,就是企業在法律意義上的人格化。企業依然跟個人差不了多少。

開辦企業,最重要的是擇業。不錯,就是擇業。“擇業”這兩個字,跟個人找工作的聯絡非常緊密。但並不是說,企業就不能使用。企業要“擇”的“業”,當然不是“就業”的業,而是“行業”的“業”。

行業與行業之間,利益是不相等的。有經濟學家認為,不相等是暫時的,相等是絕對的。學過價值規律的讀者,請不要取笑這種理論。說不定這種理論早已經進入了你的骨子裡。

當某個行業的利益偏大了,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那樣的經濟學家一定會認為,由於商業的趨利性,必將產生社會資源的流動。更多的資源流向多利行業。直到該行業利益與其它行業持平為止。

但是,流得動嘛?企業只是法人,而不是自然人。企業是有固定資產的,企業絕不是想流動就能夠流動的。也不是說沒有流動,是說那種流動是極為緩慢的。除國家直轄行業之外,暴利行業也是不太可能長期維持暴利的。他們的利益也在慢慢地向其它行業趨近。但是。往往還沒有等到利益持平的時候,新的暴利行業又產生了。

“向管理要效益”那種類似於上大學理論的理論,在此就不提了。只要你選擇了一個夕陽行業,無論你怎樣精於管理,你都是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的。

……

個人服從於集體,集體服從於國家。鍋裡有了,碗裡才有;大河滿了,小河才怎麼怎麼。瞧瞧,真是太亂了。真理與謬誤混在一起,讓人難以識別。

人貴直、文貴曲。文學作品,總是曲折的好。其它應用文體,有時候也是這樣。就比如前面說過的考大學理論,明明是宏觀政治理論,但卻被當作個人學習理論去貫徹執行了。事間萬物,總是這樣的複雜,總是不肯直來直去。

也還是有個別原來直來直去的人,曾經說出了直來直去的話。但是,人們願意聽嗎?多半是不願意的。

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有很多種理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上等的聰明人與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變的”,另一種是“只有上等的聰明人與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變性情的”,後一種理解意味著“孔子認為大多數人都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與不能改變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呢?一種說法,是人的性情。持這種理解的人認為,孔子認為,人的性情,是不以貧富、貴賤的區別為前提的。於是,這種理解又與前面“不可改變”的理解相聯絡。但是,孔子又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並且還主張“有教無類”。這說明,孔子認為人的性情是很容易改變的,需要時時加以引導才行。這又與前面“可以改變”的理解相聯絡。最後,“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在總體上成為了一句廢話。

另一種說法,是等級、地位的世俗的東西。並因為這種說法,判定孔子是封建、甚至是奴隸等級制度的鼓吹者。這種說法,在曾經批孔的歷史上占主導地位。

那麼,孔子到底說的是什麼呢?

已經知道,“不移”,與“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有教無類”相矛盾。由此可以證明,“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說的並不是教育。孔子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這個不錯,但孔子也是人,孔子周遊列國是為什麼?就是為了希望自己有所改變。可惜,改變並沒有發生。最後,作為思想家的孔子發現了改變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