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非常共鳴和認同,這就是在美化他們成果啊。

有些老師開心的把這件事當做趣事告訴其他音樂界的友人,大家就忽然發現了,好像幾乎是所有人都非常認同這樣的說法,雖然譜子大抵相同,但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首不一樣的詩。

正因為心中有認同感和共鳴,這麼一個略顯浪漫的理論竟然忽然在音樂界傳播開了,而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那位茱莉亞音樂學院裡的小教授提出來的!

小教授,這個稱唿也不脛而走,所有人都覺得非常適合那位16歲的年輕教授。

而就在當天晚上一個名為《茱莉亞音樂學院16歲小教授。悲愴第三章》的影片被人釋出在網上,影片裡面是一個少年正身子挺拔的坐在鋼琴前面,影片拍攝的也是背影,這是任禾要求的,他能夠想象到這段時間可能會火,甚至火到國內去……

也正是這段影片裡所演奏的旋律是如此的動聽,感情是如此的充沛,並且這首歌還是大家第一次聽到!

這時候大家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前段約瑟夫主席就發文說過,他們本來是打算讓這位小教授擔任作曲系教授的,結果人家自己不想教作曲,所以最後才成了鋼琴課教授!

這是他自己作的曲嗎?那種音樂裡時而歡快時而激昂的旋律實在是太動聽了!

當演奏影片出來的時候沒人再去懷疑這位小教授水平了,甚至還要稱讚約瑟夫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胸懷,簡直快成音樂界的一段佳話了,給約瑟夫樂的合不攏嘴,見到任禾就小教授小教授的叫……

不過也有個小插曲,作曲系學生的家長忽然要求聽一下任禾的其他作曲,而且如果可以的話,請讓他來擔任作曲系教授……

他們這樣要求的理由也很簡單,現在的作曲系教授仍然沒有合適的人選,還是小提琴課的教授在兼著,因為這位教授在作曲界也比較有名,但是很明顯家長們心中有自己的論斷:聽了兩個人作的曲子,完全天差地別嘛。

小提琴課的教授不由苦笑:“我也承認我不如小教授,但這也太傷人了。”其實他也沒放在心上,當初任禾四首連彈的時候他就已經自愧不如了,所以別人說他不如任禾他也沒什麼芥蒂,甚至他覺得自己的小提琴水平也不過是和任禾並駕齊驅而已,對方一人兼三系都沒關係……妖孽啊!

約瑟夫就去徵求任禾的意見:“你看,以前是我力排眾議,現在是眾望所歸,你去擔起這個責任?”

“不成,”任禾直接拒絕了,不是不給約瑟夫這個面子,實在是自己還得去哥倫比亞大學捐個廁所……不對,圖書館呢,到了那邊也得上課啊不是?現在鋼琴系這邊自己一週也就2節課,上完就都是學生們的練習時間,他自己的時間也會充裕很多,所以他實在不能再接別的課了。

不過任禾也給自己留了條後路:“如果最後還是找不到合適的作曲系教授,我們再重新商量這件事情怎麼樣?”

約瑟夫本來看任禾毫不猶豫拒絕就有點失望,結果現在還留了條口子,也算事啊,說不定萬一有機會呢。約瑟夫這個人本身就有種求賢若渴的感覺,為了茱莉亞音樂學院他可以付出太多的東西了,他可以代替任禾去承受外界的質疑,只是為了茱莉亞音樂學院能夠更好罷了。

茱莉亞音樂學院就是他的夢想和信仰。

最終,任禾依舊擔任著鋼琴系的教授職務,這次卻再也沒有人會質疑他了,鋼琴系學生的家長甚至給他打電話,希望他保持本心繼續擔任鋼琴系的教授……

而悲愴第三章的影片依舊在網路上火熱著,不僅連美國火熱著,甚至就連中國也慢慢的火起來了。

最關注音樂方面的人還是劉佳敏,她聽說出了新的古典曲子後就趕緊去青禾社團總部教室內看了這部影片,這背影特點並不是特別明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