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遺憾的是,直到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將軍以101歲高齡在美國病逝,他最終沒能重新踏上故鄉的土地。張學良曾經引用“鶴有還巢夢,雲無出岫心”來表達他的還鄉心願,但為什麼最終沒能成行呢?作家方小寧在《天行健:百歲開國上將呂正操》一書中透露,張學良曾對呂正操提到,李登輝准許他到美國時,要求他絕不能借此機會跑回大陸,要回大陸必須李登輝同意。張學良接受了這個條件。也許,這就是張學良最終沒能還巢圓夢的原因吧。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百歲將軍不覺老(2)
當然,我也得到了新版《呂正操回憶錄》的簽名本。特別珍貴的是,呂正操的簽名時間是2005年元月,而這本書的第一句話就是“1905年1月(清光緒30年冬),我出生於遼寧省海城縣唐王山後村”。在我的所有藏書中,這是唯一一本百歲老人在百歲之際的親筆簽名本。
奏響戰爭與和平的樂章
奏響戰爭與和平的樂章:四位開國中將的簽名蓋章書
建國後,我軍於1955年第一次實行軍銜制,首次授銜時我軍共有60餘萬幹部獲得了准尉以上軍銜,其中包括10位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175位中將、802位少將。自1988年起,我軍再次實行軍銜制。張震、秦基偉兩位開國中將,均被授予上將軍銜,而王恩茂已經轉到地方工作,歐陽毅已經光榮離休。雖然這些開國將軍走過的路並不相同,但從他們身上,能夠看到我們的國家和軍隊從戰爭走向和平的不凡成就。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師者與長者的關愛(1)
1985年,蕭克從軍事學院的領導崗位上退下來時,一個新的全軍最高學府已在醞釀之中。受命負責籌建工作的就是當時剛剛離開副總參謀長崗位的張震。
說起來,張震與軍事院校教學工作有很深的淵源。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張震就曾經在當時的最高軍事學府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工作、生活了15年。時隔半個多世紀,張震還能清晰記得1951年南京軍事學院成立授旗時的情景:劉伯承院長肅然起立,整理軍容,健步走到莊嚴的軍旗前面,右膝跪地,雙手捧起軍旗,親吻下角,然後起身立正,鄭重地接過軍旗。當時與張震同時學習的學員共52名,都是軍職以上幹部,1955年授銜時,共有5人獲授上將軍銜,包括張震在內的22人獲授中將軍銜,其餘全是少將。算起來,這該是我軍軍事教育史上軍銜最高的一個繫了。1957年年中,張震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隨後留在學校,幹了5年副院長,7年院長,直到1969年初,軍事學院在“文革”中被撤銷。
20世紀80年代中期,軍委考慮將當時的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合併,成立國防大學。1985年5月4日組成國防大學籌建領導小組,張震被任命為組長。當年12月24日,軍委主席鄧小平頒佈命令,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成立,這一天,後來成了國防大學的成立紀念日。1986年1月15日,隆重召開了國防大學成立大會,張震鄭重地向軍旗行禮,然後將軍旗高高舉起,接續了他在60年代末被迫中斷的高等軍事教育事業。
在張震擔任副總參謀長的時候,我就和他在工作上有了接觸。我沒想到,在他擔任國防大學校長後,他還會主動找到我,將我聘為國防大學第一位兼職教授。我也沒想到,我這個國防大學的兼職教授從那時起到今天還在幹。
開門辦學,是國防大學吸納優秀師資力量的一個重要辦法。張震提出,教研人員應該“博、精、短、活”。師資班的建立,充分顯示了張震培養教研人員的戰略眼光和長遠規劃。國防大學籌建工作開始不到半個月,張震就提出,應當從當年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