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

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翻譯成白話大意是:自然規律的執行是不停頓的,所以萬物得以生成;帝王之道的執行是不停頓的,所以天下歸向;聖人之道的執行是不停頓的,所以海內賓服。明瞭天然,通達聖道,**四時暢達於帝王之德的,任各物自動,萬物無不靜悄悄地自生自長。聖人的清靜,並不是說清靜是好的所以才清靜;萬物不足以撓擾內心才是清靜。水清靜便能明徹照見鬚眉,水平面合於規準,可為大匠所取法。水清靜便明徹,何況乎是精神呢!聖人的內心清靜,可以作為天地的明鑑,萬物的明鏡。虛靜、恬淡、寂寞、無為,乃是天地的本根和道德的極致。所以帝王聖人便休止在這境地上。心神休靜便空明,空明便得充實,充實便是完備。(心境)空明清靜,清靜而後活動,活動而無不自得。清靜便無為,無為便任事各盡其責。無為便安逸,安逸的人不被憂患所困擾,年壽便能長久。虛靜、恬淡、寂寞、無為,乃是萬物的本原。明白這個道理來做君主,便像堯為君主;明白這個道理來做人臣,便像舜為臣子。以這個道理處於上位,便是帝王天子的常德;以這個道理來處於下位,便是玄聖素王的原則。以這道理來隱居閒遊,江海山林之士便遵從,以這個道理來進而安撫世界,便能功大明顯而天下統一。清靜則為玄聖;行動則為帝王,無為則為萬物所尊崇,樸素則稱美於天下。明瞭天地常德的,便是大根本,大宗原,便是與天冥合;用此來均調天下,便是與人冥合。與人冥合的,稱為人樂;與天冥合的,稱為天樂。!~!

..

我的張三丰

一襲長風捲地,站在武當山頂上,張三丰顯得那麼的孤單。也許站在這裡看到的都是寂寞。

也不記得是那年了,張三年那時候還很年輕,想到這裡張三丰微笑著,年輕——多麼讓人激動是字眼,現在卻什麼都不在了。

看著遠方的視線已經有些模糊,當然這並不能實在的影響到什麼。到了這時候能不能看見已經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我看的還是那個方向,只要在心中存在也許就行了。

走過一段很長很長的路,遇見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如清風過堤,什麼也沒留下,我要的是什麼呢?張三丰是世界有些孤單了。

年輕的時候也曾意氣風發,我看著那些逝去的年華,或許是一種解拖,我看見你了,可你還在嗎?

這一生可遇見很多的人,能真正在心中留下痕跡的又誰呢?我注視這片大地,曾經在我腳下走過,如今卻是這樣的陌生。

張三丰不是我,我輕輕從他身旁走過,沒在他心上留下一絲的漣漪,再後來我在江湖上也算是薄有名氣,但我再遇到張三丰的時候,我得意的想也許如今我們站在的是同一個高度,同樣的寂寞會將你我拉近,以前的相遇是偶然,今天卻是我有意為之,結果我失望了。

我遠遠的瞧著他,後來我走得離他很近,可我一點也沒感覺到他的氣息。他就靜靜的站在那兒,一臉憐憫的瞧著這塊土地,在他面前這裡有著太多的不幸了。可他依然樂觀,而我呢?是不是在哭泣?

也沒什麼不對,現在我就站在他面前我依然捉摸不到他,,我輕輕的叫著:張三丰,這是個什麼樣的名字?會有如許魔力?讓所以人為你瘋狂?

我自覺修行還不夠,還達不到他這個境界,於是在行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