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銓心急火燎地繼續超前趕,踏上一片高地,果然發現對戰的雙方是官軍水師和吳林率領的義軍水師。只見江中炮聲隆隆,箭如飛蝗,不斷有船隻被擊中起火,不斷有人落水。 珠江流到此處仍然狹窄,但再過去十餘里有個叫馮村(現今的東莞)的小鎮,由粵東而來的東江在此與珠江匯合後江面徒然變寬,然後向南流入伶仃洋。 從伶仃洋來義軍的船隻已越過馮村,正由南向北逆江向珠江上游衝擊。官軍戰船一字排開堵住了義軍的去路。雖然義軍船隻比官軍看上去多一倍有餘,但由於珠江在此處仍然狹窄,寬度有限,密密麻麻的船隻列在一起。雙方實際能交上火的船隻數量幾乎相同。 官軍的船隻高大,船上裝備著大量能拋射火藥罐的炮機,居高臨下射擊,佔盡優勢。只見到義軍衝在前頭的船隻一艘接一艘中炮起火,後面的船乾著急卻使不上自己的武器,完全不能發揮船多的優勢。 張子銓看得心急如焚,可是毫無辦法。江中戰船那麼多,王守信也不知在何處。 此時,戰局又起了變化。。隨著隆隆的炮聲,一支官軍船隊突然從東江中順流而下,殺出馮村的交匯口,撞入義軍的後方船隊中。義軍頓時大亂,前方的船隻以為官軍截住了自己的退路,紛紛調轉船頭逃跑,官軍船隻擂著戰鼓開始追擊。義軍潰不成軍,有的掛旗投降,有的被迫擱淺。 官軍毫無疑問取得了一場大勝。張子銓看得黯然神傷,身旁的豹突士更是難過得流下了眼淚。 正在兩人不知所措的時候,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不多時,只見幾十匹戰馬從下游方向沿著江邊大道疾馳而來,隊伍中舉著一面帥字旗,是王守信!看來他見大局已定,不等戰鬥完全結束,就急著奔回廣州城。 張子銓在高地上看得真切,心中大喜,這可是天賜良機。他拔出長劍,將手一揮,帶著那名豹突士從高地上直衝王守守信的隊伍。 對方發現有人來襲,五六個騎士撥轉馬頭,揮舞兵刃迎了上來。張子銓左刺右砍,那五六個人向麻袋一樣摔下馬去。他繼續前衝,又有幾個敵人上來攔截。他在馬上一陣砍殺又輕鬆地衝了過去,然後看準帥字旗下披著斗篷的王守信猛撲過去。 眼看就要成功,王守信身邊突然飛出一個灰衣人,揮動一根短杖向他襲來,竟然又是那個和尚。兩人戰在一處,王守信趁機和其餘衛士揚塵而去。 張子銓扭頭一看,帶來的豹突士已經倒於馬下。他頓時無心再戰,知道至少要打幾十合才能佔到和尚上風,王守信那時早跑了。心灰意冷之下,張子銓撥馬向東跑去,和尚緊緊追趕,直到確認王守信已經安全才停下。 雖然擺脫了和尚,張子銓知道一時半會也再難覓到行刺的機會,尤其有這和尚在。頭一次在將軍府遇見此人,張子銓以為他只是訪問王守信的朋友,現在看來,竟是奉命保護王守信的保鏢。 ....... 梨花奉命率部先於歐南喜的大軍離開了大寨,她的任務是先期抵達清遠縣城東面的浮橋,牢牢守衛,以防意外發生。若是沒了這座浮橋,歐將軍奔襲廣州城的計劃不說要泡湯,也會變得十分困難。 然而梨花走的時候有些不開心,因為臨走前歐南喜命令梨花把一半的部隊交出來,由他親自指揮。歐將軍說防守浮橋用不著兩千多人。 因此,梨花只帶了一千出頭的隊伍出發。她率領這支人馬穿山越嶺,於次日傍晚抵達清遠山區南端的飛龍峽口。然後幾乎不停歇地乘夜出山,沿著山腳從北邊繞過清遠縣城,順利抵達東面十五里處的浮橋,接替了原先守在那裡的少量部隊。 過了幾個時辰,就在天矇矇亮時,歐南喜的大軍出現在遠處,如同一條看不到盡頭的長蛇沿著山腳游來,越過浮橋,直向南邊急行而去。 天亮之後,大軍仍在源源不斷地透過浮橋,梨花細數了一下,前前後後有近三萬人,這是歐將軍的全部家當了。 等歐南喜的大軍全部透過後,梨花按計劃把防守浮橋的任務交給殿後的一支部隊後,率領自己的一千多人成為新的殿後部隊,跟上歐將軍的大部隊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