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寧寺案其實吳憂本想隱藏一段時間,將背後的人全部釣出來,只不過事情緊急,再藏著掖著,受到威脅的只會是自己。

沈伯彥和武安侯二人,與他有仇,如果落在他們手裡,能不能活著不好活,脫一層皮是必然的,無奈之下,吳憂只能選擇先勸退沈伯彥一行。

今日,府衙留守的人並不多,石勇和猴子帶著十數人,與大理寺一起前往了長生觀。

吳憂之所以沒有跟隨一起去,是因為他還有其他的事情,只是他剛打算出門,便被沈伯彥一眾人堵在府衙。

現在他們退走了,吳憂帶著啞巴朝樞密院而去。

樞密院。

和上次到來一樣,沒有遇到任何的阻攔,吳憂便見到了楊慎,依舊是堆積如山的奏摺,只不過楊慎伏在桌案上呼呼大睡,顯得非常的疲憊。

如果是以前,吳憂必然會認為楊慎一心為公,是一個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好官。

自從猜測出他在算計自己後,吳憂就不這麼想了,這老登絕對是一隻老狐狸。

京都局勢複雜,他倒好一股腦的拋給了自己,從他的行為不難判斷他很怵蜀王。

似乎沒有看到輕輕打鼾白楊慎,吳憂在他身邊坐了下來,自言自語道:“古寧寺案是蜀王所為。”

這句話很輕,可聽在楊慎耳中,他彷彿觸電一般彈坐而起,驚愕道:“什麼?”

吳憂似笑非笑的看著他:“楊大人,你真是好算計啊!”

“你們先出去。”揮退其他人之後,楊慎面露喜色道:“吳大人,你說古寧寺案是蜀王所為,當真?”

這案子關係到這場賭局的勝負,不容他不重視。

“的確如此。”吳憂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沒有給楊慎消化的時間,他接著問道:“楊太傅,我很好奇當初你到底給老皇帝說了什麼,讓他毀詔另立新皇。”

聽吳憂如此一問,楊慎的表情凝固在了臉上,正色問道:“你問這個做什麼?”

迎上楊慎的目光,吳憂神色也凝重了幾分:“我想知道古寧寺的案子能辦到哪一步?”

這話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就差沒有直說能不能透過古寧寺案將蜀王除去。

聞言,楊慎一驚:“不可,絕對不可。”

楊慎的反應非常的激烈,察覺到自己的失態,他長嘆了口氣:“其實也沒什麼,當初西王和蜀王爭儲,論才智蜀王更佔優勢,而且先皇也有意讓蜀王繼承大統。”

說到這裡,楊慎目露追憶之色,神色複雜無比,當初如果不是他摻和,只怕現在的皇帝便是蜀王。

“當初北蠻大舉入侵我大夏,大皇子和二皇子外出禦敵,朝中只留下了三皇子,眼看先皇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所以我便進言,讓三皇子繼位。

先皇之所以採納我的建議,有兩個考慮,第一,大夏需要穩定,若立大皇子,只怕二皇子心有不甘,爆發內亂是遲早的事情;第二,我提議把大皇子立為蜀王,二皇子立為西王,他們的封地全部在西方,不僅可以禦敵,還起到了互相牽制的效果,這局面雖然讓蜀王和西王都不滿意,不過卻平衡了各方的局勢。”

解釋完這些,吳憂算是明白為何不能對蜀王下手,夏皇,蜀王和西王呈鼎鼎之勢,若沒了蜀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了局勢便會立刻坍塌。

目前,大夏不能亂,若爆發內亂,虎視眈眈的北蠻又豈會袖手旁觀?

想了想,楊慎繼續說道:“更何況蜀王追求長生不假,不過煉丹之類的事情他一般不過問。”

這意思就是在說,除了蜀王其他的人吳憂可以看著辦?

事情已經非常的明白了,吳憂並沒有多留的意思,剛要起身告辭,卻被楊慎拉住了:“吳大人,古寧寺案還沒有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