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欽差案六(第1/2頁)
章節報錯
“仕農工商這是我大夏對階層的劃分,而這樣劃分的後果卻是,仕和商是最富裕的一批人,而農和工則是最窮困的一批人,陛下,朱大人,你們可知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種情況並非只存在大夏這一個王朝,歷朝歷代皆是如此,這彷彿是固定的鐵律,從未改變過。
天道酬勤,這句話就是一個笑話,百姓不勤奮嗎?當然不是,沒有人比這個群體更加的勤奮,可他們卻是最貧苦的人,甚至連溫飽都是問題。
如果單單只是一小撮人,還可以說是例外,可放眼大夏遍地皆是如此。
夏皇和朱明理同樣勤奮,可換來的結果卻是事倍功半,這樣的效率想改變國力,吳憂只能呵呵了。
這是吳憂不願意無腦勤奮的重要原因,一個好的方向,遠比無腦勤奮更加的重要。
朝堂之上,大部分都是儒家學者,他們打壓武將,奴役商人,欺壓百姓,這種事情司空見慣。
大夏姓趙,皇權至高無上,這是明面上的權利,除卻皇權,那麼統治天下的根源就是儒家。
儒家思想本無錯,錯的是人,如果儒家思想是一把刀,那麼使用這把刀的人,可以用它切菜,也同樣可以用它殺人。
一家獨大,這便是儒家的道理。
不與民爭利,是儒家治理國家的理論,可背地裡卻不是那麼回事,侵佔百姓農田哪個世家豪門沒有做過,土地兼併,賦稅減少,國庫只會陷入無休止的孱弱。
奴役商人,哪個世族不是家底豐厚?
更可悲的是,歷代皇帝也預設了這個理論,只要涉及到生意,皆是與民爭利,何其可笑也!
見夏皇和朱明理皺眉思索,吳憂繼續道:“舉個例子,如果北蠻派百萬大軍,將京都圍的水洩不通,他們要求要一千萬兩銀子便退兵,而國庫又沒錢,陛下,你要求豪門世家湊錢退敵,你們猜猜看,他們會不會出錢呢?”
“當然會出,事關生死,錢比命重要。”朱明理脫口而出。
哈哈…………
吳憂大笑,似乎聽到了最好笑的笑話。
見吳憂這舉動,夏皇略顯不滿:“怎麼?難道錢比命還重要不成?”
揉了揉發痛的肚子,吳憂語氣中滿是嘲諷:“當然,錢比命重要,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臣斷定世家豪門寧可看著京都覆滅,也不願湊錢保命。”
這個答案實在是匪夷所思,夏皇和朱明理的眼神裡,滿是驚愕。
愣了半晌,朱明理還是不太相信吳憂的話,他搖了搖頭:“這只是你的假設,當不得真。”
“當不得真?”吳憂正了正神色,語氣鏗鏘道:“臣願以項上人頭作保,如果世家豪門能湊出一千萬兩退敵,臣當場自栽。”
不是世家豪門貧窮,相反他們很有錢,之所以湊不出一千萬兩,那是因為他們貪婪,貪婪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這話吳憂絕不是說說而已,世家豪門的稟性他比誰都清楚,江淮水災時,難民就在城外,沒有一個世家豪門施粥賑濟,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吳憂信誓旦旦的話語,如一道驚雷在二人心中炸裂,這何止是諷刺啊,簡直震碎夏皇和朱明理的三觀。
嘭。
夏皇的拳頭重重砸在御案上,語氣冰冷:“朕,不信。”
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是吳憂看的出來,夏皇相信了。
大夏的糜爛,重新重新整理了夏皇的心理下限,也讓他清晰認識到,大夏的命運決不能交到世家豪門手中,否則離滅亡就不遠了。
吳憂放緩語氣道:“陛下,治頑疾當徐徐圖之,切勿操之過急,當下最大的問題就是錢,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國亦是如此。”
吳憂要表達的意思,夏皇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