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北方神。
異獸:《陵魚》鮫人。人魚
海中有陵魚。人面魚身。有手有足。啼聲如小兒。有的古書把它稱作鮫人。有的說就是人魚。《山海經》提到人魚的有好幾處。都說它活在山溪中。看描述可能是鯇。即娃娃魚。不是神話中的人魚
而神話中的人魚。可能和西方見到的美人魚應該一種生物。滅絕罷
肥遺
最早記錄在《山海經》之西山經中:華山上有一種名叫“肥遺”的怪蛇。它一旦出現。便預示將有大範圍的旱災。
異獸:《橫公魚》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吼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獅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
應龍
1。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2。古代傳說中善興雲作雨的神。
螭龍
有兩種說法:一說中國傳說中的龍的來源之一。也稱蚩尾。是一種海獸。漢武帝時有人進言。說螭龍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議置於房頂上以避火災;二說是龍九子中的二子。古書中雲:“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形體似獸。習性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根據以上的說法。螭龍的原形應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壁虎。這種龍的特點是無鱗有鰭。
蛟龍
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中。
虯龍
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無須的小龍。屈原《天問》:“虯龍負熊”。宋《瑞應圖》:“龍馬神馬。河水之精也。高八尺五寸。長頸骼。上有翼。修垂毛。鳴聲九音。有明王則見。”虯龍則是傳說中的瑞獸。“神馬”。“馬八尺以上為龍”。“兩角者虯”。
蟠龍
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於海。有毒。傷人即死。
囚牛
龍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睚毗(ai)
龍九子中的老二。是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嘲風
龍九子中的老三。樣子像狗。平生好險。
蒲牢
龍九子中的四兒。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一說它生活在海邊。膽子比較小。怕海里的鯨魚。一遇到就會大叫。所以把他安在鐘上。而撞鐘的橫木上就雕著鯨魚的形象。。。。。。這貨長的好猥瑣。
狻猊(suānni)
龍九子中的五兒是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霸下:又名贔屭。
龍九子中的六兒。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狴犴(bian)
龍九子中的七兒。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