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報告說,山上的隊伍人數不多,十分散漫,完全是楚兵裝束,而且指揮這支隊伍的竟是一位文官。

這就奇怪了!

又有兩位回來報告,山谷右側沿著一條山溪,有一條隱密的小道可繞到敵後。

張良把何肩叫到一旁,附耳吩咐了幾句,何肩留下十多名貼身護衛,仍然在這裡保護張良和使者。然後把隊伍分成兩支,一支由他親自率領潛入密林,沿小道隱蔽繞到山上敵後;另一支等他們出發一會兒,就大聲向山上喊話,說他們答應投降。

少頃,山上傳活,叫他們把刀劍扔得遠遠地堆在一處,沿地待命。山下的漢軍很快照辦了,沿地徒手坐下,等待他們。

於是,山上的隊伍歡呼著,紛紛跑下山,來搶奪馬匹和食品。他們正跑到半山腰,何肩率領的隊伍已從後面登上了山頂,並且吶喊著從山上壓下來,山下徒手坐地待命的漢軍,也一躍而起,跑過去重新揀起刀劍、跨上戰馬,迎戰從山上奔下的敵軍。

在漢軍上下夾擊中,敵人立即潰散,不戰而逃,只顧四處逃命。沒有一刻功夫,逃的逃竄,殺的被殺,極少數也束手就擒和跪地求降。

等到何肩把一位文官裝束的“指揮官”押到張良面前時,他不禁大吃了一驚:

“先生不是盱眙名士武涉君麼?”

武涉一見是張良,還是當年浪跡江湖時,在倉海君的山莊見過一面,他慘然一笑,回答說:

“子房,別來無恙?想不道幾十年後我武涉成了先生的階下之囚了!”

張良替武涉解縛,然後問道:“據我所知,先生在霸王麾下,為何又打著韓信的旗號來攻我,莫非先生又歸附韓將軍了?”

武涉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嘆息道:“一言難盡。你我各為其主,要殺就殺吧。”

“我有公務在身,無暇敘談。何肩派兩人送先生到漢王處,待我回來後再登門拜見。”

武涉默默無言地被押走了。

他本來以為滿有把握說動韓信背漢歸楚,但是韓信卻不為所動。他也深深知道,今日漢王的大將軍,是難以再回到當年只是執前衛士的霸王跟前,對人的最大吸引力是相知和重用。在鬱郁迴歸的道上,遇到了一支被韓信擊潰後流亡的一小股散兵遊勇,他們既怕韓信的追殺,又不敢回去見霸王,暫且靠打劫度日。武涉被韓信禮送出境後,路過這裡,遭到這些散兵遊勇的打劫。他見這些都是楚兵,便曉之以利害,答應願意帶他們回到霸王那裡,保全他們的性命。這些散兵遊勇正無所依靠,哪裡經得住他三寸不爛之舌的誘惑,便都願意聽從他的調遣。

正在這時,他們得到訊息,說有一小隊漢軍正向北邊走來,要到城陽韓信那裡去。武涉便決定截擊這支漢軍,選擇了這個山谷伏擊,一則可以奪得一些糧餉財物,二則可以將俘獲的漢軍將士,押到彭城霸王那裡邀功請賞,以彌補他遊說韓信的失敗。

他們的確自不量力,不明白自己只能幹一點打劫的事,儘管佔有有利地形,但卻是一觸即潰。武涉更做夢也未曾想到,這支隊伍中還有赫赫有名的張良,不然他早退避三舍了,怎麼會反成了甕中之鱉呢?

他謊稱自己是齊王韓信的隊伍,讓漢軍回去給劉邦捎個信,加深漢王對韓信的忌恨,這豈不是一石二鳥的妙計嗎?誰知這塊石頭沒有打著別人,反蹦回來擊中了自己。

不過武涉並未曾甘心,他雖然身為漢軍所擄,也許他在韓信面前未完成的使命,說不定反而可以在劉邦那裡完成,這就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韓信得到報告,說張良作為漢王為齊王授印的特使,快要到達城陽。他心中久久懸著的一塊石頭,才終於落了下來,他覺得劉邦還是信任自己的,幸好未因一念之差聽信武涉與蒯通的話,否則將大錯鑄成。他當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