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中說的脾臟主要有兩個功能——造血和免疫,符合“主裹血”的功能。

“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指出了肺的重量、形狀(六葉兩耳)和功能。西醫中的肺臟則是左兩葉,右三葉。

“腎有兩枚,重一斤一兩,主藏志。”指出腎有左右兩個。

“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盛精汁三合。”指出膽在肝的短葉間,盛有膽汁。

“胃重二斤一兩(四庫本作‘二斤二兩’,文淵閣四庫本作‘二斤十兩’),紆曲屈伸,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

“小腸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回疊積十六曲,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大腸重二斤十二兩,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回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

“膀胱重九兩二銖(zhū,二十四銖為一兩),縱廣九寸,盛溺(尿)九升九合。”

以上四段分別指胃、小腸、大腸和膀胱的重量、長度和形狀。

另外中醫有“七衝門”。《難經·四十四難》:“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bēn)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故曰七衝門也。”

會厭,為薄層黃色彈力軟骨,在舌後突向上方,恰在聲門前方,當吞嚥動作時,與杓狀軟骨一起覆蓋聲門。賁門,醫指胃上端的開口。太倉,指胃。幽門,胃與腸相通的開口。闌門,大腸與小腸交匯處。魄門,即肛門。

2006年11月13日於北京

關於解剖,中醫並沒有反對。《黃帝內經靈樞·經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大意是說,人的皮肉都在這裡,外可以度量、切循而清楚它的尺度,人死後可以透過解剖而看見體內的情況。

《黃帝內經靈樞·腸胃》中提到了腸胃,還採取分段累計的方法;度量了從咽以下到直腸的長度。

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中醫中的解剖內容。

《難經·四十二難》:“肝重二斤四兩(一說四斤四兩);當時的度量衡制約為一斤相當於現時250克,一兩約相當於克,下同),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主藏魂。”這說出了肝臟的解剖是分為左右兩部分,左半部分三葉,右半部分四葉。《難經·四十一難》:“肝獨有兩葉。”就指的是肝臟獨有兩部分。由此可見,這裡的“肝臟”與西醫解剖中的肝臟是一致的。

《難經·四十二難》:“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這指出了心臟的基本重量、形態和功能——盛裝彙集血液(精汁三合)。

“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臟,主藏意。”中醫的“脾臟”形狀扁廣,有散膏,主裹血,這些與西醫中的“脾臟”不太一樣,應該還包括西醫中的胰臟。現代醫學已經證實“為胃行其津液”的是胰腺(消化腺)而不是脾臟。西醫中說的脾臟主要有兩個功能——造血和免疫,符合“主裹血”的功能。

“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指出了肺的重量、形狀(六葉兩耳)和功能。西醫中的肺臟則是左兩葉,右三葉。

“腎有兩枚,重一斤一兩,主藏志。”指出腎有左右兩個。

“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盛精汁三合。”指出膽在肝的短葉間,盛有膽汁。

“胃重二斤一兩(四庫本作‘二斤二兩’,文淵閣四庫本作‘二斤十兩’),紆曲屈伸,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

“小腸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