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就就這樣一段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
徐光啟的這部《農政全書》,始於1607年開始創作,數年之內一直增增補補,寫了《甘薯疏》、《蕪菁疏》、《吉貝疏》、《種棉花法》和《代園種竹圖說》等章節,增加了許多相關的資料在其中,直到1633年徐光啟死為止,都在向裡面添東西。也就是說,土豆傳入中國,必定在1633年之前,也就是崇禎六年之前……
而今年正好就是崇禎六年開春,也就是徐光啟去世的這一年,所以朱元璋這次來到西安,對它抱以了相當大的期望,沒想到還真的在這裡找到了。
這時土豆對於大明朝的農民來說,還是一種非常稀罕少見的作物,只有極少數的農民敢於嘗試種植這種作物,大多數的農民依然會按照傳統,種植水稻和小麥,不敢種這玩意兒。
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要知道當時的農民對於土地十分看重,他們都是靠著土地吃飯過日子的,有些窮人家裡僅有一兩畝薄田,一家人的生活全都靠著這點田地來過活,讓他們去種以前從來沒見過的農作物,他們不願,也不敢,就算換了現代人,也未必就有這膽量去做這種嘗試。一旦失敗,一年之內就會顆粒無收呢。假設你在一間公司工作得好好的,敢向另一家連收入都不敢保證的新興小公司跳槽麼?而且跳槽之後一年時間無法反悔。
簡而言之,土豆這種作物,不可能靠著百姓們自已的意志去嘗試,必須有行政的力量來推動,才能讓廣大百姓們接受。而明末時期,朝廷焦頭爛額,行政幾乎癱瘓,哪有力氣來推廣新式農作物?所以土豆一直不受重視,直到十七世紀,滿清建立的政權基本穩定之後,這種作物才開始大行其道,後來成為了咱們天朝的四大糧食作物之一。
有些人歌訟滿清什麼康乾盛世,餓不死人什麼的,其實並不是因為滿清的行政能力比大明強,而是滿清有了土豆、紅薯、玉米這三**寶,清朝廷是一坨屎,百姓們在屎的統治下,靠著這三**寶掙扎著活了下來!
由此也可見,這些作物真的很強。
朱元璋帶著許人傑和薛紅旗,緩緩地走向那個賣土豆的商人,心中頗有些開心,然而他還沒有走到那攤子的面前,旁邊突然衝出一群人來,先一步站到了土豆攤的面前。
“嗯?有人要搶這批土豆?”朱元璋微感好奇,這年代應該沒有多少人有眼光識別出土豆的好處吧。
他生怕好東西被人搶走,趕緊急走兩步,然而走得近了,才發現搶先一步出來的人,居然是個熟人!這人是誰呢?馬家二小爺,馬智彬!
馬智彬今年已經有三十歲,比起當初在白水見時,也算痴長了半甲子,但是他給人的感覺還是沒變,依舊一幅吊兒郎當,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作派。身穿錦袍,手上拿著把扇子,身邊一群幫閒的閒漢,乍眼一看就知道全是些不學無術,坑蒙拐騙之徒。
“這傢伙跑出來做啥?”朱元璋眉頭微皺。
只見馬二少站到土豆攤前,哈哈一笑,突然出腳,一腳就踩在了一顆土豆上,挺好的一顆土豆被他踩得扁了下去,上面裂出幾條難看的痕跡,裂開的地方還流出一點淡黃色的汁液:“你這破玩意也能吃?”
“哎呀,你做什麼?”賣土豆的小商人跳了起來:“你怎麼能亂踩我的貨物。”
馬二少爺囂張地笑了:“這玩意怎麼看都像是某種破花破草的根嘛!咱們大明朝什麼時候可以把樹皮草根也拿來賣錢了?快給我收了攤滾蛋,這位置小爺要了。”
聽了這話,賣土豆的小商人算是明白了,有地頭蛇要來搶他的攤位……旁邊的朱元璋、薛紅旗、許人傑自然也看了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