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手少陰。心脈也。中衝。包絡之經也。心主血而包絡主脈。君相之相合也。心出於中衝者。心臟所出之血氣。滲於面板之間。從中衝之井。而行於手厥陰之經也。間使者。君相間行之使道。如心臟之血氣。有過於包絡之中則至。無過於包絡之脈中則止。謂止於經處。而不行過於肘中。與包絡之血脈相合。乃自入於手少陰之經也。故始曰心。末復曰手少陰也。然其中皆手厥陰心主包絡之五輸。蓋血者心神之化。心與胞絡。血脈相通。心臟所出之血氣。間行於手少陰之經。手厥陰之經也。
肝出於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為井木。溜於行間。行間足大趾間也。為滎。注於太沖。太沖行間上二寸。陷者之中也。為輸。行於中封。中封內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
使逆則宛。使和則通。搖足而得之為經。入於曲泉。曲泉。輔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厥陰也。(踝胡瓦切後同)
宛、鬱也。所行為經者。如經行之道路。所以通往來之行使。故所行之血氣厥逆。則鬱滯其間而不行。如往來之血氣相和。則通行於經脈中矣。玉師曰。此二句。證明脈內之氣血。從井而行於合。
脾出於隱白。隱白者。足大趾之端內側也。為井木。溜於大都。大都本節之後下。陷者之中也。
為滎。注於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為輸。行於商丘。商丘內踝之下。陷者之中也。為經。入於陰之陵泉。陰之陵泉。輔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為合。足太陰也。
夫天氣在上。水泉在下。地居於中。脾為陰中之至陰。而主坤土。不曰陰陵泉。而曰陰之陵泉。
謂地下之泉水也。
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為井木。溜於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為滎。注於太溪。太溪內踝之後。跟之骨上。陷者中也。為輸。行於復溜。復溜上內踝二寸。動而不休為經。入於陰谷。陰谷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少陰經也。
地下之泉水。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陰之始出。名曰湧泉。復溜者。復溜於地中。故合穴曰陰谷。
愚錯綜釋穴名者。以明人合天地陰陽五運六氣之道。如經穴之部位分寸。須詳考銅人影象。即順文添注。無補於事。反為贅瘤。至於刺之留呼。灸之壯數。更不可執一者也。
膀胱出於至陰。至陰者。足小趾之端也。為井金。溜於通谷。通谷本節之前外側也。為滎。注於束骨。束骨本節之後陷者中也。為輸。過於京骨。京骨足外側大骨之下為原。行於崑崙。崑崙在外踝之後。跟骨之上為經。入於委中。委中 中央為合。委而取之。足太陽也。
太陽之上。寒水主之。故所出為至陰。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天也。水中之生陽。上合於天。
水隨氣而營運於膚表。是以首論肺與膀胱。應司天在泉之氣。營運之無息也。通谷。通於腎之然谷。
崑崙。水之發源。星宿海也。
膽出於竅陰。竅陰者。足小趾次趾之端也。為井金。溜於俠溪。俠溪足小趾次趾之間也。為滎。
注於臨泣。臨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為輸。過於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為原。行於陽輔。陽輔外踝之上。輔骨之前。及絕骨之端也。為經。入於陽之陵泉。陽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為合。伸而得之。是少陽也。
五臟合五行。六腑應六氣。六氣之中有二火。故多火之原。而原附於經也。五臟之輸出於井木者。五臟合地之五行。以應生長化收藏之氣。故從木火土金水而順行。六腑之輸出於井金者。六腑應天之六氣。
六氣生於陰而初於地。故從秋冬而春夏。此陰陽逆順之氣也。按、本經八十一篇。凡論陰陽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