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材,組織救人。兩兄弟速度之快,猶在朝廷動作之前。

那時李孝廉尚在刑部侍郎任上,他聽從了李珏的建議,將大兒子費盡心思摸索出來的防治瘟疫的方法一一列出,以刑部侍郎之名上奏朝廷。後來,因了這流傳於後世的有名的“防疫二十三則”,這場幾乎橫掃北地十七州縣的大範圍瘟疫方才被控制住,進而慢慢平息下來。

後來李孝廉被聖上委以尚書重任,不得不說其中沾了李珏極大的光。

至於二兒子李玳,李孝廉就更說不出個“孬”字了。

在李玳很小的時候,李孝廉就發現這個小兒子有著極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推理能力。十歲那年,李玳便玩笑著似的幫自家爹爹破了第一個案子,之後就是第二個。。。。。。。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連續幾個積年懸案大案的破解令得李孝廉聲名大噪,而讚譽之潮中的主人李大人卻是極為低調謙遜,但逢有人出言讚譽,必搖首連道“過譽”“慚愧”,人人都道李大人謙虛,唯有李孝廉自己知道自己只是說了個實話。

而且李玳生有經商之能,暗地裡構築的商業王國,規模之大便連李大人這個做爹的都摸不到準。李孝廉向來廉潔自律,偌大個李府,每日開支便少不得要自家二兒子多幫襯著些。都道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即便是自家兒子,道理也差不許多。

也因此,李孝廉向來覺得對李玳有些虧欠。

但是。。。。。。李孝廉聽到轎門外傳來管家老李蒼老的聲音,這才自沉思中回過神來。

“老爺,請下轎。”

原來,到家了啊。

李孝廉下了轎,視線越過老李佝僂的肩,眯眼瞧著李府大門上空一方白日青天。心道我李孝廉一輩子問心無愧,老天怎這般待我?

確然,李孝廉有心事,還是大心事。

李玳十六歲時,李孝廉第一次發現他居然跟個漂亮男人廝混在一塊。李孝廉幾乎氣瘋,二話不說,將二兒子打了個半死。李玳也不吭聲,任打任罵,打完罵完,傷好了繼續跟男人搞在一起,而且似乎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愛男人,鎮日裡為個戲子優伶之類的與人爭風吃醋,又一向不屑於將自己那些少有人及的才能本事訴諸於口,更不喜文章政治,不肯入仕途不說,反生生將自己的聲名弄得狼藉不已。

提起京師李二的“紈絝”大名,有誰不知,有誰不曉?

李孝廉嘆了口氣。如今李玳也大了,打了這麼多年也不見把他這見不得人的毛病給打好了,現在想起來,也多少有些心灰。

若單是李玳愛男人也就罷了,這麼些年過去,李孝廉多少也有了接受這個現實的心理準備,可李珏又是怎麼回事?

李孝廉繼續嘆氣。李珏倒不跟男人亂搞,可他怎麼竟對女子也似毫無興致一般?倒是經常與那白馬寺、普濟寺的大和尚們一道講經說禪。。。。。。

李孝廉嘆第三口氣,以前尚為大兒子精通佛學而驕傲,如今這般境況,又該怎麼說才好?

兒子們小時都了得,大了卻都不讓人省心啊。

嘆到這裡,李孝廉意識到了什麼,斂神凝目一掃,臉就拉了下來,沉聲道:“李珏和李玳呢?怎麼不見了影子?”

為人子的數月不曾歸家,如今既已抵京,而父親下朝歸家,人子自當前來迎接才是。可李孝廉看了半晌,只瞧到老管家一張萬年不變的木然老臉,與神色尷尬,不知該如何開口的司馬參事司馬良辰。數名家人垂手侍立於大門兩側,見主子目光掃視過來,急急彎下腰去,不敢吭聲。

李孝廉的臉,黑了。

作者有話要說:更晚了,親們見諒哈~鞠躬~

☆、第52章 浮生八苦(十一)

畢竟是在府門街前,李孝廉雖心中不快;卻也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