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
戰火重染以後,這兩支軍隊誰也不願意防守,他們打起了最精彩的對攻。應該說,只看戰鬥力,羅汝才的農民軍應該是高出一籌。可是算上裝備的話,兩軍又變成了勢均力敵。
雙方毫不退縮,場面是精彩紛呈,戰鬥節奏進行得是相當快,兩軍都發揮出了自己最高水平。見到膠著,羅汝才不斷地把生力軍調上,而在稍稍休整以後,劉良佐部也再次加入了戰團。
可打著打著,羅汝才忍不住在暗中叫起了苦,這支精兵是他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這麼大的傷亡可是讓他肉疼。可是羅汝才肉疼,盧九德不肉疼,太監狠起來就不是人。
羅汝才也只好咬牙堅持著。這麼快的戰鬥節奏,可千萬不能夠露出破綻,要不然,那可就萬劫不復了。於是,雙方依然維持著這樣高強度的戰鬥。
直到戰鬥了近兩個時辰,雙方的兵丁也幾乎脫力,兩支軍隊才小心翼翼地脫離了接觸,回到了各自的大營。
回到大營以後,雙方主帥都是後怕不已,沒想到自己的敵手是如此的難纏,完全出乎了自己的意料。尤其是羅汝才,當得知了軍中傷亡以後,他呆坐著半天沒說話。要不是和張獻忠有約,羅汝才簡直就想立刻帶兵離開了。
而盧九德也是相當煩惱。就曹操這一支農民軍,已經是這麼難纏了,這天底下比曹操有名的還有幾人,那他們的實力又該如何?怪不得朝廷剿匪剿了十年,匪卻越剿越多了。
對於打敗羅汝才這支農民軍,盧九德倒還是有信心的。雙方的實力相等,可盧九德這邊到底多出了四千人。但是盧九德又不是做一錘子買賣的,後面還有張獻忠,還有去杭州的二十萬農民軍呢。於是盧九德一面發函讓左良玉快些趕到;一面下調令,讓南京城再派援軍。
於是在接下來兩天戰鬥中,在雙方主帥的刻意壓制下,沒有出現第一天那種火爆的場面,整個戰鬥是波瀾不驚。可是羅汝才卻越打越心焦,畢竟盧九德肯亡命,不惜自己部隊的傷亡,而羅汝才不行。於是羅汝才在心中吶喊:“八大王怎麼還不來?他到底死到哪裡去啦?”
張獻忠為什麼沒來到呢?原來他也碰到了一位狠起來不是人的太監。
因為是馳援杭州,劉元斌那三千兵馬是直線而去,可是走到了南湖東郎溪那裡,卻突遇張獻忠的大軍。而張獻忠也對這支突然出現的明軍大吃一驚。
所以說,戰場上的判斷錯誤是比比皆是,無非是錯誤的大小罷了。如果張獻忠和羅汝才知道杭州防禦空虛,他們完全可以把大軍開到杭州城,來個圍點打援。也可以索性攻下杭州城,飽餐一頓後再轉移調動明軍。
可是這倆人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劉元斌這支援軍。所以當張獻忠遇上了劉元斌以後,他才發現了這個變數。
既然遇上了,那就打吧!這次張獻忠也把自己的老營二萬二千人馬都帶了出來,就三千明軍?他還是有信心速戰速決的。
可是劉元斌一見張獻忠的大軍,他也不跑了,只要有些軍事常識,就知道張獻忠是想繞過南湖,突襲盧九德的側翼。於是劉元斌立刻就地列陣,要拖住張獻忠這支大軍。你也別說,這兩個太監的表現,其實已經超過了明軍大多數的將領了。
可是一接戰,張獻忠就發現劉元斌是塊硬骨頭。因為要去杭州幫助守城,所以劉元斌的部隊中,車多、馬多、火器多。劉元斌就用大車擺了一個鐵桶陣,死死地防禦住了張獻忠的進攻。
而張獻忠在襄陽大戰中,被汝寧軍的炮擊和騎兵掩殺殺得傷筋動骨了。雖然之後又補充了一批青壯進入老營,可是戰鬥力卻下降得太多了。
再加上劉元斌也是一位不惜部隊傷亡的太監,在他的鐵腕督戰下,明軍竟然以三千兵馬糾纏住了張獻忠的二萬多人。
這下子張獻忠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