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帝是怒火中燒。
什麼也不要說了,先面對現實吧!到底吳世恭的造反還是猜測,並沒有什麼實際行動,那就先安撫吧!
於是崇禎皇帝難得地開了一個宮廷盛宴,把勳貴和重臣都邀請在了一起。當然,這場宴會的重點就是薛、吳兩家侯府,崇禎皇帝要表示出自己並沒有要誅殺吳世恭的態度。
而特邀嘉賓薛呈麟小朋友也得到了崇禎皇帝的厚賞,宴會在一種和諧、熱鬧、虛偽和忐忑的氣氛中結束了。當然在宴會後,吳惟忠很識相地抱病回府,不再管京營之事,而京城內的廠衛也緊盯著這兩家侯府,做著一切的預防事務。
可是這場宴會也向外界透露了一個資訊:崇禎皇帝對這一事件也是茫然不知的。而且隨著侯老太爺開始在京城發揮能量,東林黨人立刻就把矛頭指向了首輔溫體仁。
什麼“奸相”啊,“國賊”啊,一頂頂大帽子扣在了溫體仁的頭上。這次可是證據確鑿,“矯傳聖旨”的罪名溫體仁怎麼樣也逃不掉。隨著吳世恭的自辨奏章上呈到朝廷,這場彈劾風暴就達到了頂點。雖然溫體仁及時的棄卒保車,把罪責都推到了欽差許夢起的身上,但還是被弄得狼狽不堪。
而崇禎皇帝對此也是冷眼旁觀。這次溫體仁的事做的也是太過分了一點,使得他對溫體仁也有了看法。再怎麼樣,也不能動搖崇禎皇帝的統治,逼反一支官軍的罪責總該要有人來承擔吧!
毫無意外,見此好機會,曹化淳及時的落井下石了。
當曹化淳直接向崇禎皇帝請求:讓他親率東廠番役調查錢益謙之事。以杜絕小人誣陷大臣,攪亂朝政的歪風時。崇禎皇帝同意了。
於是曹化淳雷厲風行地抓了陳履謙和張漢儒,並且親自在外東廠嚴刑拷訊。這大明十大酷刑一擺出來,陳履謙和張漢儒就把膝蓋給獻了出來,他們在進來的頭天晚上,曹化淳第一次去審問的時候,就竹筒倒豆子般全交待了。除了交代本人作案情況外,連幕後主使首輔溫體仁的諸多言行,也一併交代了。
而這些也不是屈打成招,都是事實。所以曹化淳也很容易地找到了相應的證據,形成了很完整的證據鏈。所以當曹化淳向崇禎皇帝一稟告,崇禎皇帝又見到並沒有什麼疑點,他就沉默了半天,最後說了句:“體仁有黨!”
崇禎皇帝利用溫體仁就是要打擊東林黨的。而現在竟然發現了溫體仁自己都結黨營私,於是溫體仁的政治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
於是。崇禎皇帝先決定免除對錢謙益和瞿式耜的查處。並命將陳履謙和張漢儒交刑部議處。而恰巧刑部尚書鄭三俊也是東林一黨,於是再審肯定是別無異詞,議定對陳、張二犯各杖責一百,枷號三月。兩個人先是被打得個半死,接著又要扛上幾十斤重的木枷連日在街頭示眾,加上刑部牢裡毫不留情。三個月的期限未到就先後死了。
這個案子前前後後鬧騰了將近半年的時間,一旦真象大白,東林黨官員再次乘勢不依不饒地追究起當初溫體仁擬旨的過失來,而且把過去的一些是非也重新搬了出來。這時候的溫體仁真有些牆倒眾人推的味道啊!可是溫體仁還是沒料到。還有禍不單行呢。
在開春以後,山東總兵丘磊出海救援朝鮮,可船行半道,就得知朝鮮已經淪落,見自己的使命已經不可能完成,去援的明軍只能夠灰溜溜地返回了山東。
在崇禎九年的十二月,清軍兵抵漢城,朝鮮京城是哭聲震天,連朝鮮國王李倧逃亡的南漢山城也被清軍包圍了。三十日清軍入朝鮮京城。第二年正月初四日,清軍北渡漢江,距王京二十里駐營。
初七日,清軍戰勝朝鮮全羅、忠清兩道援軍,但是六十六歲的額駙揚古利被朝鮮一卒擊中身亡。順便說一句,那正是朝鮮的火銃手。而朝鮮李倧以“勢窮情迫”為由,稱臣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