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薛永利在與鄧啟帆他們商議後,共同決定了提前擴軍的計劃,再招募二萬新兵。不過這次招募,汝寧軍首次要求已退役之老兵因“危機時刻”而重新服役。這樣的老兵就有近萬人,所以只要給這些老兵裝備了兵器,他們就立刻能夠投入戰鬥。

而等到姚亮一歸來,薛永利就把周巡留在汝寧居中指揮,又在汝寧留下了赫飛的親衛部隊和楊如松的虎吼鎮,之後率領著四個鎮和直屬火炮團共三萬五千多人馬,開始了征伐革左五營的農民軍。

而到了此時,已經距革左五營走出大別山區兩個多月的時間了。一出大別山,革左五營就連克附近各城,取得了大量的錢糧,也同樣是賑濟吸引流民來投,勢力也膨脹得很快。

可就是有一座縣城未攻下,那就是孫呈秀當知縣的霍山縣。在汝寧軍的收縮戰略執行以後,雖然放棄了大別山區。但是有兩個據點未曾拋棄。一個就是長江邊上的黃岡,另一個就是孫呈秀的霍山。當然,選擇霍山也有吳世恭照顧孫呈秀的意思在裡面的。

因此,當革左五營的一路兵馬攻打霍山縣時,他們驚訝地發現,縣城內竟然有著汝寧軍一個營和常猛的四千多商行護衛。如果再加上孫呈秀在城內動員的民壯,城裡防禦的兵馬竟然超過了六千。這樣的防守人數,甚至能夠超過明朝一般的府城,更不用說汝寧軍的裝備十分精良了。

而霍山縣城內汝寧軍最高的官員——常猛,雖然他不怎麼會打仗。但他是原先待在吳世恭身邊的心腹人,對汝寧軍的戰鬥力是相當瞭解,更不用說他很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會打,架不住手下的那些汝寧軍軍官會打啊?所以常猛就成了一個甩手掌櫃。讓汝寧軍的部隊和商行護衛自由發揮。

此戰的結果是毫無意外,本來攻打霍山縣的就是革左五營的一支偏師。人數又不多。又在攻打未果後洩了士氣,等到養精蓄銳後的汝寧軍衝出霍山縣城以後,戰鬥就變成了一邊倒。而革左五營的這支偏師就丟盔棄甲遠逃而去。

而革左五營也不可能為了一個小小的霍山縣停止腳步,既然霍山縣有著這麼強的官軍,那好吧!你狠!我們惹不起躲得起,於是革左五營就繞開了霍山縣向東而去。

這一路的東行也不細說了。反正在這一路也沒什麼明軍,革左五營也是一路搶掠,招募流民,逐漸地膨脹到了三十幾萬人。

直到來到了含山縣與和縣這一線。革左五營照樣受到了盧九德所率領的南京京營阻截。當年劉國能的農民軍和黃得功部交戰的情況再一次重演了。

可這一次雙方都很謹慎,只有小範圍接觸戰,並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決戰。因為盧九德已經是帶出了南京所有的明軍,他害怕萬一有失,造成南直隸的糜爛。而革左五營則不想與明軍決戰,依然想著另尋出路,恢復四處流竄。

於是在僵持了一段時間以後,革左五營開始收集船隻,準備渡長江另謀發展,可就在此時,戰局卻突然發生了變化。

崇禎十三年三月二十日,駐黃岡的水師陸戰隊一個團,在十七艘炮艦的掩護下提前動身,開始了汝寧軍圍剿革左五營的戰役。三日以後,汝寧軍飛馬鎮與蛟擊鎮的一個協,徵用了軍中駑馬及民間用馬共七千多匹,開始了快速急行軍。

三月二十八日,汝寧軍的炮艦開至長江和縣段,向著革左五營收集的船隻開火,擊毀、繳獲大小船隻一百多艘。接著,炮艦的炮火對岸邊進行清理,清理過後,在白橋鎮處,水師陸戰隊一個團共二千七百多人登陸並佔領了白橋鎮,並且在白橋鎮大修工事堵住了革左五營這邊的退路。

第二日,一萬多騎汝寧軍急行軍石河鎮。在把徵用的馬匹交由飛馬鎮的騎兵保管以後,蛟擊鎮的這個協也在此處堵著了革左五營的退路。而這麼一來,革左五營一下子被南京京營和汝寧軍包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