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晚,得趁早安排些人去跑腿去。

不過就這麼圍著武昌城,真讓人感到有些無聊,於是無聊之極的吳世恭突然大聲吩咐道:“通知炮隊,讓他們向城中放上幾炮。”

……

真令人煩惱啊!武昌城的僵持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打破啊!

“噹噹噹——!”,鳴金聲響起,汝寧軍和清軍都不約而同地後撤歸陣。雖然今天又是激戰了一天。但陣中倒下的屍首才二百多,這就可以看出,這場“激戰”中有多麼的水分了。

薛永利緊皺著眉,看著清軍的後撤。今天已經是第六天了,可汝寧軍還是未擊退對面的清軍。薛永利這些天都感到燥熱上火,嘴角邊都發出些小水泡了。

當二月初二日。薛永利率領汝寧軍四個鎮。近六萬兵馬趕到鉅野縣時,遇上了多鐸的二萬清軍偏師。之後雙方立刻展開部隊進行了交戰。可是面對著一路平推上來的汝寧軍,清軍卻保持著若即若離的態勢,他們維持著與汝寧軍的纏鬥,卻總不與汝寧軍發生全面大戰。

既然此次清軍入關的目標之一是汝寧軍,他們當然分析過汝寧軍的戰術打法。在出徵之前。皇太極曾蒐集了汝寧軍以往的戰例,並且召見了大量與汝寧軍作戰過的清軍將士,仔細地分析過汝寧軍的優缺點,就是要尋找到擊敗汝寧軍的打法。

到了最後。皇太極他們就發現:如果與汝寧軍正面交鋒,清軍確實難以佔得上風。可是汝寧軍卻有個很大的弱點,那就是機動性太差。

顯而易見,此時汝寧軍的火器戰術是學習同時代西方火器方陣的。他們都脫胎於當時聞名遐邇的西班牙方陣,應該是當時一種比較先進的火器戰術。可是這種火器戰術就有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完全沒考慮到東西方的作戰環境。

在西方,因為城堡林立,各個封建領主的領地也較小,所以在發生戰爭的時候,兩軍很容易發生會戰。而在這時候,步兵也只需要考慮怎樣應付敵軍騎兵的衝陣,不需要考慮敵軍騎兵的大範圍轉移。因為一來沒有大範圍轉移的空間,二來敵軍總要防止自己後方的城堡安危,所以騎兵的高速機動和步兵的慢速運動,就不再是什麼大問題了。

可是東方的作戰環境卻截然不同。

首先,清軍的每次出動,都是動輒幾萬,甚至十幾萬的騎兵。而在西方的戰爭史上,根本沒有面對如此龐大的全騎兵集團的戰例,因此也不可能發明出什麼相對應的戰術了;

其次,在廣闊的東北、華北平原和西北高原上,清軍的騎兵集團可以進行大範圍的機動,繞過中原軍隊防禦的重點地區,尋找薄弱地點突破,以達到避實就虛。而對此戰術,中原軍隊卻是很難應對。不見得沿著長城擺放好一長排火器方陣,就等著清軍來進攻?

最後,清軍入關以後,是完全在敵佔區作戰的,根本無需顧忌自己在遼東的城池,也可以就地搶掠,不需要顧忌自己的糧道補給。再加上明軍都龜縮在城池中一心自保,沒有任何軍隊敢主動出擊,所以清軍更不需要顧忌自己的後路。這麼一來,清軍完全可以繞過嚴陣以待的汝寧軍,不與汝寧軍的主力交戰,只是去攻打汝寧軍難以照顧到的地區和城池。

而薛永利面對的多鐸部,根本就是清軍的一支偏師,他們本來的目標就不是要擊潰薛永利部汝寧軍的,只是要把薛永利部拖延在原地,等到皇太極的清軍主力突破了徐州以後,繞過微山湖,再兩面夾擊這支汝寧軍的主力。

可是薛永利部卻絲毫不敢放鬆,他們要控制住從黃河至微山湖的這條通道,不敢讓多鐸部的清軍突入到河南腹地。所以面對著二萬清軍,薛永利也不敢調動太多的部隊去徐州。(未完待續。。)

第八百四十六章判斷錯誤

然而令薛永利更為苦惱的是,每當薛永利下令汝寧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