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的銀子了。不過也可以想象得到,老爹吳惟忠也肯定不會摸出自家的銀子,肯定是利用他的職權來假公濟私的。
另外,老爹吳惟忠和大哥吳世勳也都給吳世恭寫了信。他們在信中,都對吳世恭這種顧念手足之情的做法進行了誇獎。並且也關照吳世恭,讓他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只要有合適的機會,他們也會想辦法讓吳世恭調回京城裡去的。
雖然老爹吳惟忠和大哥吳世勳的想法和吳世恭自己的想法並不同,可是吳世恭還是十分地欣慰,自己這個“嫁出去”的兒子,也總算是又被自己的家族給接受了。
而吳世恭又想起了,自己從袁行山手中買下的,那間在歸德府城的鋪子了。吳世恭就派人打聽了一下。果然不出所料,那間鋪子已經被侯恂侯家佔了去。
於是,吳世恭就派人給侯恂送了一封信,在信中,當然只寫了些很仰慕侯恂的話語。不過在信中,吳世恭還把那間鋪子的地契和房契都夾了進去,要把那間鋪子完全送給侯家。
現在的吳世恭,也已經知道侯恂這個辭官在家的進士的地位有多麼得高了。從侯恂那時候可以走在歸德府府尊前面的那個位置,就可以看出他的地位來。所以,吳世恭就一點兒也不想得罪侯恂。
沒想到那侯恂收到吳世恭的信以後,卻給吳世恭回了一封信。在信中,侯恂也對吳世恭很客氣。並且還和吳世恭說道:以前的那些都是誤會,那間鋪子侯恂也將還給吳世恭。
侯恂這麼個做法,除了他對吳世恭還有些賊心不死的心思以外,主要的原因還是侯恂想籠絡吳世恭。
我們這可以看出來了,象河南巡撫、河南監軍肖公公和侯恂,都不約而同地多少做出了籠絡吳世恭的舉動。他們這麼做的原因主要也是因為,吳世恭這次的功勞,他們都看在眼裡,他們也肯定了吳世恭的能力。
而對於他們這些身居高位者來說,手下不光要有唯唯諾諾的奴才和拍馬屁者,還是需要一些辦事雷厲風行的小老虎的。當然,這個小老虎同樣能夠拍馬屁,那就最完美了。
這不禁讓筆者有些感嘆:現代那麼多的有能力者,就是為了一個面子而不肯放下身段。如果他們對上司的嘴巴稍微甜一些,可能就會上升一個層次,更能夠發揮他們的能力啊!
吳世恭收到侯恂的回信以後,是受寵若驚。連忙又向侯恂去信,堅決推辭。反正雙方推過來推過去,最後,侯恂還是把那間鋪子交還給了吳世恭。而吳世恭在這間鋪子裡開了一家商棧,送了五成的乾股給了侯恂。
這樣一來,吳世恭就在歸德府城有了一個落腳點,並且能夠得到歸德府頂尖家族——侯家的庇護。他自己商隊的買賣也上了一層樓。
而在這間鋪子裡,吳世恭更是做起了趙如雅的那些脂粉買賣,並且,吳世恭動用了家奴中多餘的一些婦女,在趙如雅的指導下,開了一個脂粉工坊。
這脂粉的買賣,雖然在歸德府城這裡的生意是遠遠的不如在京城裡的生意紅火,但至少有了一些進帳,能夠勉強應付內宅裡的花銷了。
這段時間內,吳世恭是大辦工坊。首先他在被服工坊的基礎上,辦了一個紡織工坊。歸德府這裡並不出產蠶絲和棉花,而這個紡織工坊的技術也十分地落後。所以,這個紡織工坊也就只能夠生產出一些粗布來,成本也比較高。因此,這些粗布能夠銷售的地區,也就是臨近的那幾個縣。太遠的話,根本就賣不出去。
不過由於有了這個紡織工坊,吳世恭自己這些兵丁的服裝布料供應,就得到了解決。再說,吳世恭也可以把這些粗布當作軍餉給發下去。因為在明朝,布匹也很多情況下,確實可以當作貨幣來使用的。
而吳世恭建立的另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