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上經常出現的情況,但是真正發生兩軍衝撞的情況卻相當罕見。一般在一方氣勢洶洶地亡命衝鋒時,另一方早就因為害怕而退縮,為了躲避而散去陣形了。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對撞上了,那基本上就是毫無生機。

而滿清的發家史就是這種亡命的對撞史。當年努爾哈赤就是這樣亡命,最終收服整合了一個個女真部落,組建了八旗。接著八旗也憑著這樣兇悍的戰法,屢次在草原以少勝多,收服了東蒙古各部落,建立了滿蒙聯軍。

之後再運用這亡命對沖,打得遼東明軍屢戰屢敗,最後就是關寧鐵騎都不敢再出城,不敢與清軍野戰。所以說,古往今來任何戰爭,士兵的勇氣總是排在第一位的。

可是多爾袞根本沒想到,今天的清軍竟然遇上了這麼一支敢於對沖的明軍。面對著前面一排排的騎兵不斷地送死,譚圖和濟郎阿的部隊立刻崩潰了。

畢竟這支部隊是由蒙八旗和蒙古部落牧民組成的。這時候的蒙古軍隊已經退化得相當厲害,根本就沒有一絲成吉思汗蒙古大軍的風采。再說,其實草原上戰鬥的烈度是相當低的。

在草原上的大戰,雖然雙方可能都動用幾萬騎,看起來聲勢浩大,可是往往雙方一次衝陣,把對方的精銳衝散以後,戰爭就結束了。而且敵軍也都會投降自己,成為自己的部隊。因為在草原上,散落的牧民不依靠部落根本就沒法生存。

所以在草原上的戰爭,敗方不會拼死抵抗,勝方也不會斬盡殺絕。而在這樣的戰爭氣氛中培養出的蒙古士兵,他那戰鬥意志也是可想而知了。

而譚圖和濟郎阿的部隊就是如此。開始的幾排,都是受過清軍嚴酷訓練的蒙八旗,所以他們的戰鬥意志還頑強一些。可是後面跟隨的蒙古牧民就撐不住了。他們入關可是來搶掠的,不是來送死的,所以見到了汝寧軍這麼以一換一地衝撞。他們就膽寒了,立刻向兩邊散去了陣形,要把汝寧軍的騎兵讓過去。

而前排一讓,後排肯定不會拼命,於是就像一句形容話一樣——熱刀切黃油。清軍的整個陣形就被切開了。

清軍的騎兵雖然人多,但他們都往左右兩旁避讓。就是有幾個不開眼的。也絕對擋不住汝寧軍的集團衝鋒,瞬間就被淹沒在了鐵蹄之下。所以在一開始激烈地衝撞之後,汝寧軍的騎兵反而一下子沒了阻礙,猛跑了一陣,他們竟然穿陣而過了。

猛然穿透了陣,汝寧軍的騎兵也都是一愣。他們在騎兵團王團長的示意下也減緩了馬速。這時候這些騎兵就有兩個選擇:一個繼續向前衝擊多爾袞所在的清軍本陣;另一個就是再次殺透清軍陣形,殺回自己的部隊。

王團長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選擇,他直起了騎矛,高喊道:“弟兄們。有沒有興趣再來一次啊?”

“好!”所有的騎兵都很興奮,他們異口同聲地高喊道。

王團長還記得自己出發前楚格所交待的話,是要他的騎兵團拖延住清軍衝陣,並不是要他去攻打清軍本陣,所以王團長就要再次衝擊譚圖、濟郎阿部。

“譚圖、濟郎阿這兩個飯桶,他們這麼不去死啊?”觀戰的多爾袞在大發雷霆。

不光多爾袞在發火,無論是被穿陣的譚圖、濟郎阿,還是正在整隊的麻扎裡、全貴,都被這支囂張的汝寧軍騎兵給搞得惱羞成怒了,他們紛紛調集自己的擺喇牙親兵衝到了第一線,就要消滅掉這支汝寧軍騎兵。

王團長命令完“全軍轉身”後,自己帶著幾位親兵驅馬來到了最後一排,接著把騎矛放平,又吹響了衝陣的長哨。

而這次衝陣就沒這麼順利了,雖然在汝寧軍的陣列前,已經沒什麼清軍騎兵阻擋,可是已經衝陣一次的戰馬根本沒得到休息,所以它們的速度已經提不起來了。於是清軍蜂擁而至,他們紛紛在陣列兩旁衝入砍殺,使得汝寧軍每排的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