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明軍前排扛著土石的兵丁紛紛被打倒。因為在填埋第二道壕溝時已經使用了大部分的土石,所以現在明軍的土石並不多。見此情況,後排的明軍在軍官們的督促下撿起掉在地上的土石,甚至搬起了倒在地上的明軍屍體,依然向著壕溝前行。

清軍的火力雖然密集,但總有漏網之魚。突前的明軍不斷地把土石和屍首扔下壕溝,而壕溝也逐漸地被人填了起來。很多被驅趕到前面的兵丁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傾倒,就被後面的人連人帶土的推擠了下去,掉在深溝之中。

再次出現了這種活埋的悲慘狀況。但也不得不承認,眼下這種狀態雖然很瘋狂,但也確實有效,在刀槍和死亡的威脅下,每個人都是在瘋狂的忙碌,眼見著這壕溝迅速地又被填平了。

總兵王樸、吳三桂等人身邊的親兵都給派出去督戰,那些親信們都知道自己沒有被主將拋棄,也知道只有倚靠前面的炮灰們和被捨棄的同伴們,才能夠衝開面前的這道障礙,自己才能有一條活路。

因此,這些親兵們督戰起來是格外瘋狂,每個人都是六親不認地拿著刀劍吆喝打殺,整支隊伍就是在他們的驅動下,不顧一切地一味向前。

明軍陣中,騎馬的傳令兵也不斷地來回賓士,他們要把戰場上的情況溝通傳達給自己的主將。而聽到那些傳令兵的回報,幾位總兵都是欣喜之間帶有一點不可思議,因為照這個狀態打下去的話,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突出去了。

可清軍就這麼擋在前面,那完全是一副針鋒相對的模樣。而這幾名總兵也都是熟知兵事,知道窮寇莫追是打仗的基本道理,在亡命逃跑的軍隊面前,阻擋就是下下策,要用極大的傷亡才能堵住這股逃亡洪流,一不留神甚至會被這洪流沖垮,完全是一種事倍功半的打法。而清軍的那些軍將也都是熟知兵事,他們又怎麼會不知道這個道理?難道這裡面有詐?

但這時候明軍的那些總兵也沒有猜測清軍心思的意思了。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能突破出去,大家能逃得活路,這才是最最重要的事。

在這時候,幾位總兵之間,隱隱為首的吳三桂就當仁不讓了。他聽了傳令兵的稟告後,稍作沉吟就開口說道:“各位!本來還以為要多費手腳,沒想到事情的進展這麼順利。那就趁熱打鐵吧!如今這正面的戰場上是被本將和王總兵的兵馬佔據,可壕溝很長,不能擠在這短線上博命,其他各位總兵不如率軍在左右兩側填壕,也是做個牽制,大家馬隊都是在這邊,也不耽擱什麼!”(未完待續。。)

第七百五十七章死亡通道

吳三桂那意思說的是很明白:要跑大家一起跑,可是也要其他總兵把自己的部隊驅趕上前去填壕,加大逃跑通道的寬度。

眼下的場面,自己能保命就萬事大吉。只要保住了自己的親兵,完全可以重新拉起部隊。這天底下什麼都不多,就是沒飯吃的流民多。擺個粥桶,敲敲飯盆,要多少人就有多少人。所以死傷些兵丁算得了什麼呢?於是其他幾位總兵都紛紛點頭,並連忙帶著兵馬前去佈置。

邊上的壕溝也不斷地填平,明軍投入到正對面陣線上的兵丁也是越來越多,很快的,明軍就衝過了壕溝,衝到了土牆邊,而清軍就在土牆後直接擺開了陣線,準備透過肉搏把明軍給堵回去。

看著自己的旗丁不斷地倒在明軍兵丁瘋狂的搏殺下,那位貝勒心中好像是刀絞一般,這些都是他的老本,而在今天就要全部扔進去了。

可從旁觀者來看,那貝勒的神色依然是十分冷漠,他冷眼看著深溝逐漸的變成了平地,大批明軍兵丁張牙舞爪地撲過來。不知為什麼,那貝勒的心中突然冒出了“垂死掙扎”這四個大字。

又看了一會兒,那貝勒就忍不住回頭看看皇太極的中軍本陣,可是中軍的旗幟依然是巍然不動,沒有任何動作。那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