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傳到朝廷以後,正被車廂峽農民造反軍搞得焦頭爛額的崇禎皇帝和朝廷大臣的精神是為之一振。為了掩蓋對農民造反軍的圍剿失利,更為了振奮精神,朝廷對此是大肆宣傳,此役也被稱為了南陽大捷。
而“名將”李祿也頓時名傳天下。雖然其他的明軍武官中也有一直傳著捷報的,可那些捷報的含金量都不足。有的獲取上百首級就算是大勝了。
可“名將”李祿可不同,他要麼不打仗,一打仗就有著輝煌的戰果。由李祿“指揮”的兩場戰役都消滅了上萬亂匪。
再加上李祿的摺子也傳到了朝廷,在那奏章裡李祿旗幟鮮明地表明瞭農民造反軍將會詐降。雖然奏章是到晚了。變得有些馬後炮,可那畢竟也顯示出了李祿的好眼光。
因此對李祿的封賞就相當豐厚,他立刻官升三級,直接被提拔到了南陽總兵的位置上。其餘的武官也都有封賞。唯一沒變的就是吳世恭,在朝廷的眼裡,南陽大捷和在汝寧的吳世恭是風馬牛不相及。
而李祿也為自己的好運氣有些飄飄然了。就在他赴南陽知府安排的慶功宴會上,李祿喝高了以後向南陽知府吹噓道:“只要給我三千精銳,我將掃平宇內亂匪!”
這話後來傳到了吳世恭的耳朵裡,他就有些納悶了,因為這話好象太熟悉了,彷彿以前在哪裡聽到過啊?在苦苦回憶後吳世恭才想起來,如果把“精銳”換成“城管”的話,這話不就熟了嗎?在現代的時候不是一直聽到那句“只要給我三千城管,我將……!”。
而這次南陽大捷,也使得任何官員也不能夠再提李祿、周巡他們不告而別回河南的行為了。
而河南巡撫玄默也對早就被他丟到角落裡的李祿來信重視了起來,他立刻發函把陳中之和江澄這兩支勁旅調了過去,隨時準備著防止農民造反軍再入河南。
雖然吳世恭在官場上沒有收穫,還是一位戴罪立功的白丁,可他卻在這次龍眼寨危機中看出了問題,所以立刻就是亡羊補牢。
吳世恭立刻決定在蔥嶺山口修建城寨,要把龍眼鎮盆地完全掌握在汝寧軍的手中。而且汝寧軍也將把一些軍械製造和修理工坊搬遷到龍眼寨盆地中,並且在盆地裡安排重兵,加上盆地內有著良田,可以提供給汝寧軍一部分軍糧。
也就是一句話,吳世恭準備把龍眼鎮盆地打造成為汝寧軍的一個軍事基地。可以隨時向著周圍展開軍事行動。
而龍眼寨盆地內所有的土地也都被汝寧軍徵用了。汝寧軍將採用贖買的方式獲取這些土地。當然肯定有些地主不肯賣,汝寧軍就採取了託管的方式強行徵用。
而在現在的亂局中,南陽府本地官府也支援汝寧軍的行為。畢竟有了這個軍事基地,南陽府城可以隨時得到汝寧軍的支援了。
而龍眼鎮盆地內所有的土地,汝寧軍都將交給濟民墾荒商行來管理經營。這讓常猛是相當興奮,因為他主事的墾荒商行總算是迎來了第一筆大業務。而且那些屯田山莊的農奴都是現成的,就是那些投降和俘虜的小聯營亂匪。
周巡的這次歸來,也帶回了大量的物資和糧草,正好全部用在龍眼寨盆地內農奴的安置和蔥嶺寨的修建上。
汝寧軍是爭分奪秒,在短短的十天內就用樹木在蔥嶺山口圍建了一個木寨。因為這時候的農民造反軍行動飄忽,他們的動向已經讓汝寧軍有些摸不到頭腦了。
李自成、張獻忠等部在漢中脫險以後,掉頭向西,分頭進攻西安附近地區和甘肅慶陽、鞏昌、平涼一帶,一時間聲威大振。
而崇禎皇帝終於在崇禎七年十一月下令把陳奇瑜撤職,下獄論戍;提升洪承疇為兵部尚書,總督山西、陝西、四川、湖廣、河南軍務。
可洪承疇剛坐上這個早就應該他坐的位置以後,卻被當頭打了一棒,西寧的駐軍發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