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也不為過,洪承疇的謹慎態度也可以理解。唯一值得商榷的是,洪承疇過於謹慎了,而且謹慎到了極點,甚至這謹慎的態度連大明朝廷也有些忍受不了了。

不過在這時候,洪承疇的這種謹慎還是得到了遼東各路明軍的支援,就是連吳世恭也同樣不例外。在連番的宴會中。吳世恭也深刻地與洪承疇和其他官員交換了意見,承認了這是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所以到了最後,吳世恭決定還是支援洪承疇的謹慎。

因為如果這次戰役確實能打破清軍的圍困,那滿清的國力將會在幾年內恢復不過來。而趁著這寶貴的時間,汝寧軍完全可以在中原開創一個新局面。而吳世恭也將在未來爭得一個先手。

為此。吳世恭不惜花費了十多萬兩銀子收購糧草支撐著汝寧軍的補給,並且去函汝寧,要新造並調動三十輛裝有一磅的火炮的戰車至遼東,加強汝寧軍的實力。當然,這一切都是在吳世恭不知中原農民軍突然爆發的基礎上,做出的決定。

“信送進去了嗎?”薛永利問道。

“已經派人送至。陳遊擊說給他一些時間考慮。”薛志農答道。

“再給他去傳個口訊。等他兩個時辰。如果他不答應,那就兵戎相見吧!”薛志農命令道。

“諾!”

當中原農民軍崛起並兩破大城、兩殺藩王的訊息急報的遼東以後,因為要準備遼東的決戰,吳世恭還是決定不把遼東的汝寧軍帶回汝寧。因為他覺得汝寧本部這麼多的兵力應該已經是自保有餘了。

因此,吳世恭就給了汝寧一個回信,信中說道:“安心自守,待機自決。”這麼遠的距離,吳世恭根本不可能遙控指揮,所以他除了定下了一個總原則以外,其他的就讓汝寧主持的鄧啟帆、薛永利他們自由發揮了。

而軍事行動,就主要是聽取薛永利這些軍官們的意見了。可軍官們在一番商議以後,決定還是要主動出擊,爭取一個主動權。

當然,這一決定是源自於對汝寧軍本身的絕對信心,更是汝寧軍軍官們富有攻擊性的一貫體現。但更為主要的是,薛永利想要抓住這個機會,表現出自己獨立指揮大戰役的能力。

其實不提薛永利這些汝寧軍軍官們的私心,光看看現在的農民軍風生水起,而且都這麼靠近汝寧軍的控制區,那就要大力打擊了,否則靠著汝寧軍這麼小的地盤,就很容易把戰火引到自己的地盤上的。

因此,現在的問題就不是主動出擊的問題了,而是該打哪一路的農民軍的問題。經過商議,最後汝寧軍就把目標對準了向東而去的革左五營。

之所以選擇了革左五營,那是因為有著以下原因:

首先當然是柿子揀軟的捏,革左五營的實力在三路農民軍中是最小的一個,而且這路的農民軍的前方也有著南京京營來阻擋。

在這次出現了農民軍突然崛起的局面以後,汝寧軍高層立刻進行了檢討。他們認為:以前所制定的養寇自重的計劃沒錯,錯的就是放過了那些號召力極強的寇首。只要看看那些聞名天下的寇首吧!無論是李自成、張獻忠等,還是革左五營的那五位首領,憑著他們的名聲,都可以在短時間內號召起大批的流民投靠。這種蟑螂般的表現也簡直太恐怖了一點。

為此,汝寧軍此次出擊就一定是把消滅寇首作為主要目標的。就是流民依舊在,天下依舊是匪盜橫行,只要沒有那些號召力極強的寇首,那些流民、匪盜照樣是一盤散沙,對汝寧軍構成不了威脅。

因此,處在前有南京京營,後有汝寧軍包夾的革左五營就成為了最好的一個目標。因為汝寧軍可以借用南京京營對革左五營形成一個有效的包圍圈,爭取不讓這五位首領逃脫。甚至汝寧軍的出兵還可以得到在長江上的汝寧軍水師和在黃岡的汝寧軍水師陸戰隊的支援,把這包圍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