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關寧鐵騎啊?

孔有德不知道他左翼面對的確實是關寧鐵騎。但是這時候的孔有德,也不認為那支官軍是關寧鐵騎。因為這支官軍違反軍事常識的動作也太多了一些。

不過孔有德也承認,左翼的明軍應該是一支強軍,這從這支明軍的過河整隊速度就可以看出來了。

於是,孔有德就大聲命令道:“讓左翼做好準備。怎麼還這麼混亂?再不排好,就把軍法給用上去。”

叛軍那一萬八千人馬早就排好的陣形,不過因為現在要傾斜,所以還沒有完全排列好呢。又因為叛軍以為明軍不會這麼快發動進攻。所以他們的動作就有些磨蹭,而孔有德的命令就是要他們抓緊時間了。

孔有德認為最大的可能就是,左翼明軍的主帥,是位善於練兵,又立功心切的沙場新手,他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想要乘著自己轉換陣形的混亂來混水摸魚一把。

那就讓這位沙場新手看一看東江鎮遼軍百戰沙場的表現吧。要給他上一課,讓他知道校場和沙場玩得不是一個套路的。當孔有德看到自己的軍隊很快排好陣形以後,他的心也完全定了下來。

不要說孔有德了,聯軍的那些武官也對遼東軍的前行是一片驚詫聲。這時候的聯軍還沒有開到位置呢。他們的陣形也沒有完全展開,從行軍狀態轉變成作戰狀態呢。

“快些停步,先排好陣形!”劉澤清命令道。他的這個命令完全就是對遼東軍的單獨行動發出的下意識的命令。而聽到命令以後的聯軍,立刻匆忙開始排列戰鬥隊形。

還好,聯軍這三個多月的訓練沒有白費,他們也很快排好了陣形。聯軍的步兵排好了前二後三,五個千人大小的步兵方陣。而在步兵的左翼,排列著七百多名騎兵。

吳世恭的親兵隊和原機動步兵營的五百兵丁,再加上劉澤清的三百多名親兵共千人,作為預備隊,排在最後,護衛在吳世恭和劉澤清等聯軍武官身邊。至於炮兵,因為根本沒有時間準備,看起來在這次戰鬥中就派不上什麼用處了。

等到聯軍排好陣形以後,劉澤清卻奇怪地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也是作為聯軍主將的劉澤清的一大弱點。劉澤清到底不是軍將世家出身,如果象之前堵河作戰一樣,有著計劃,規規矩矩地打仗,劉澤清就能夠表現得中規中矩了,可要讓他戰場權變,他就有些手足無措了。

於是劉澤清就問吳世恭道:“長敬老弟,我們是跟著遼東軍一起向前呢,還是原地不動呢?”

吳世恭也習慣了自己參謀的角色,他回答道:“原地不動肯定不行的,戰後在遼東軍那裡也交待不過去。但是我們和遼東軍之間的空檔也有些大,相互之間照應不到。這樣把,我們先橫向靠攏遼東軍,再和遼東軍一起向前吧。”

在明朝這個年代,軍隊直行行走都有可能亂了陣形,而現在如果走對角線急著靠攏遼東軍的話,那就要聯軍表演個四十五度角小跑跟進了。而這個高難度的佇列操也就不要玩了吧。

而且吳世恭的心中還有個小九九,走個直角的距離總是大過對角線的距離吧。這樣一來,聯軍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落後於遼東軍。可以讓遼東軍處在戰鬥的第一線。

這就是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靈活應用啊!對於吳世恭來說,無論他前世的初中文憑,還是他現世的秀才功名,都讓他成為了整個戰場中學歷最高之人。這知識就是要轉化為力量的嘛。

而劉澤清在一琢磨以後,也發現吳世恭提議的妙處,因此立刻下令按照吳世恭的命令去執行。

遼東軍前行的速度並不快,也就是一個散步的速度。因此到了相隔叛軍一里左右的地方,也就用了小半個時辰。

而對於聯軍來說,再怎麼拖延,也不能夠落後太多,因此,他們也加快了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