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了受制於家人為質以外,吳世恭還覺得,要在外界產生汝寧軍主力外出的假象,吸引著農民軍的靠近,使得汝寧軍能夠施行驅虎吞狼之計。
但誰也沒想到,就是此次出征,卻完全改動了原來的歷史,使得天下的局面一下子變得模糊不清。
(第六卷完)(未完待續。。)
第七百一十二章通州休整
崇禎十三年六月,通州。
看著今天進行訓練的兵丁歸隊,吳世恭對餘繼這些軍官們吩咐道:“這一路上你們辛苦了。在這裡休整兩天,好好調理一下,之後再去山海關!”
“諾!”
此次汝寧軍出征遼東,吳世恭帶著騎兵的一個協三千五百騎,步兵一個協七千五百人,親兵隊一千五百騎(首鋒營留守汝寧),工兵團二千和炮兵一個加強團一千五百人。其中火炮團更加強了六門九磅火炮和二門十二磅的火炮。總兵力為一萬六千人馬。
不過這次出征汝寧軍的裝備可就誇張了。加上親兵隊的戰馬,共有戰馬五千多匹,其他的騾馬也超過五千。車輛超過了二千輛,其中戰鬥車輛超過三百輛。大小火炮八十七門,騎兵的火銃人手一支,步兵、工兵和炮兵的火銃超過四千。
防護精良的板甲超過了三千具,還有五百具也在汝寧加緊生產,要在汝寧軍出關之前緊急運到。次一等的鐵甲也超過了一千具。而每位兵丁身上起碼都有絲綢內甲和改進型用棉甲改裝的乞丐盔甲。而毛氈馬甲也超過了一千套。另外,裝備偵騎的皮甲也超過了一千具。
之所以決定出徵,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吳世恭不想在這時候和朝廷翻臉,要給朝廷一個自己還聽從調遣的假象。當然,吳世恭也認為此次出征是利大於弊的。
除了京城家人的安危和吸引農民軍靠近,擴大農民軍的活動範圍以外,吳世恭還認為,汝寧軍此次至遼東的危險性不大。這時候朝廷在遼東的兵力也已經超過了二十三萬,能夠機動野戰的兵力,更是有八大總兵的十三萬四千兵馬。加上汝寧軍的一萬六千,可以有效地給予清軍極大的殺傷,而且混在這麼龐大的大軍中,汝寧軍的損耗也不會太大。
唯一值得擔心的是,朝廷長期把這支出徵的汝寧軍放在遼東,不讓吳世恭返回汝寧。但是這一點吳世恭並不害怕,在汝寧的汝寧軍架構已十分完整,沒有了吳世恭,根本沒有一個將領可能獨立。再說,當天下有變的時候。吳世恭帶著自己的軍隊強行返回汝寧,又有哪一支明軍阻擋得了自己?而到了那個時候,就是吳世恭顯示出不軌之心也是無關緊要了,反而因為離京城近,能夠很快地救出在京城裡的家人。
當然。吳世恭和汝寧軍的高層文武根本不知道此次大戰就是赫赫有名的松錦之戰,要不然。絕對沒有一位會贊同出征的。
因此。按照這次出征的特點,汝寧軍就這麼調配了部隊。騎兵多,火器多、車輛多。這也正是吸取了上次與清軍作戰的教訓。
而此次明軍作戰目標也很固定,就是要救援被圍的錦州。因此,明軍的探騎作用也不大,不需要查探清軍的位置。反正清軍肯定出現在山海關到錦州的道路上。而且遼東的關寧鐵騎環境熟悉,派出的探騎也應該以他們為主,所以汝寧軍的騎兵不會陷入到大規模的絞殺戰中。
所以這次汝寧軍的作戰思想就是抱團作戰,以步兵方陣為核心。四周的騎兵和戰車配合,再加上火炮的火力支援,以遠端火器的大量殺傷,防止清軍的大集團騎兵的衝殺。一句話:就是以運動中的防禦戰,吸引著清軍衝陣,並給予清軍大量的殺傷。
當然,如果清軍不敢衝陣,汝寧軍也將順利地運動到錦州城下。雖然不能夠殺傷大量的清軍,但戰役目的總是達到了。反正汝寧軍也從來沒想過透過此次戰役,完全地把清軍殲滅。另外,這樣的運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