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識時務者為俊傑(第1/2頁)
章節報錯
“……四夷賓服,恩澤四海……”皇帝說得口若懸河、手舞足蹈,大臣聽得若夢若離、神遊四海。
這頓政治雞湯太對袁應泰和袁可立的胃口了,讀了那麼多聖賢書,修了那麼多年的身,齊了那麼多年的家,不就是想有機會輔佐聖主達成抱負嘛。
可抱負到底是什麼呢?這個問題不光他倆沒想清楚,朝堂裡的同僚們應該也沒有太具體的答案,頂多是個非常非常模糊的方向。
但今天有了,皇帝親口講出了答案,不光有明確方向還有具體細節,甚至包含了部分大結局。標標準準的平天下,士人追求的終極目標!
“先不要忙著下定義,到底能不能完成還要朕和眾卿家一起努力做,過程中肯定不是一帆風順,有很多困難等著解決。這是一條充滿了荊棘坎坷的不歸路,很可能窮盡一生仍看不到頭。”
眼看這番理論讓兩位大臣面色紅潤,呼吸急促,眼放綠光,洪濤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再忽悠下去可能適得其反,趕緊往回收,開始說困難。
“臣雖愚鈍,卻願仿效先賢,輔佐聖君,開天下之盛世!”文化人有個毛病,被戳中了痛點之後容易情緒化。話不投機半句多,可話要是投機了呢,說一萬句都嫌少。
此時的袁應泰應該就覺得自己是子期,皇帝是伯牙,好不容易遇到知音了,危險困難全是小事兒,太平淡反倒失去了味道,必須帶著些悲壯才好。
“就是不知那皇太極可能體會到陛下的良苦用心……”和袁應泰比起來,經歷了多年軍旅生涯的袁可立更不容易情緒激動,大腦仍舊在正常運轉。
此時他並不著急向皇帝表態,而是更關心執行步驟是否縝密。若是第一次試驗就以失敗告終,那也太傷士氣了。
“他和阮香江一樣都是聰明人,只要是聰明人就應該能算清楚得失。如果名不符實,就換一個,朕不信困擾了大明近百年的族群裡全是笨蛋!
王承恩,告訴張然即刻與總參謀長去刑部大牢走一趟,將建虜首領皇太極秘密帶進宮,朕要當面問話!”
袁可立提出的疑慮確實值得重視,如果皇太極真的死也不從,這個試驗就有點難度了。不過洪濤還是比較樂觀的,雖然沒見過這位歷史上的開國之君,卻能透過其行事風格窺見一斑。
別的不提,光是把弟弟巴布海推上位當擋箭牌的手段,就絕不是個莽夫所為。再加上見勢不妙主動投降,利用大明陸軍躲開蒙古和朝鮮人屠戮的心計,必須是個識時務的聰明人。
如果皇太極是個王大力那樣的一根筋,只靠勇武過人外加運氣好才率領族群走到今天,洪濤還沒真什麼好辦法。只要他識時務,腦筋夠用,那就最好對付了。
想的多,慾望就多,慾望一多,就有了交換的需求。古人怎麼說的?無欲則剛!一個人只要有慾望就不難對付,找準了欲求所在總可以利益交換,價格高低可以談嘛。
皇太極長得談不上帥,更談不上醜,不到一米七的身高,黑瘦沒鬍子。
實際上皇太極不是本名,是康熙為了某種目的把入關前的滿文記錄都給刪改了。翻遍了網路和實體書,找到了不下十種說法,沒一個能確定的。索性還叫皇太極吧,反正就是個名字,知道在說誰就夠用了。
“你是朕的手下敗將,為何不跪?”被御馬監勇士帶進正殿之後,雖然解開了鐐銬,皇太極依舊保持著雙手被縛的姿勢,眼皮微垂,矗立不動。
“跪不跪都是死,何必多此一舉!”聽到皇帝問話,皇太極微微抬起眼皮,馬上又垂了下去,淡淡的用漢話回答。
被關在大牢中的這些天,每日三餐一頓不少,身邊時刻有至少兩個人陪伴,皇太極就知道不會好死。既然如此也就沒什麼可怕的了,今日有幸見到了敵人真容,應該算死而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