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要是隻有明清瓷器和字畫,再珍貴也只是個展廳。現在敦煌壁畫一上,那就是歷史文化!”
王建森和劉東強更是虔誠,每週他們都專門抽一天時間,沐浴更衣,來博物館禮佛。這裡不但有舍利子,現在還有宋元佛造像和敦煌壁畫,修功德最好的地方。
老任看見殘破的壁畫,開玩笑道:“1941年初,張大千率妻兒門生,抵達敦煌莫高窟考察,一共待了兩年七個月,傳言期間破壞壁畫甚多。不過對他的這一行為,迄今仍有不少辯護之詞流傳。如有人以“親歷者”的身份公開刊文稱,在敦煌莫高窟工作過十多年,親眼所見,張大千先生不僅沒有破壞過敦煌壁畫,相反對恢復和整理敦煌壁畫藝術做出了不可否認的貢獻。”
“謝稚柳也辯稱,要是你當時在敦煌,你也會同意打掉!既然外層已經剝落,無貌可辨,又肯定內裡還有壁畫,為什麼不把外層去掉來揭發內裡的菁華呢?”
吳天緣點點頭,他也聽過一些傳言,說莫高窟第130窟是敦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窟內26米高的佛像是敦煌第二大佛。當年張大千剝損的壁畫位於進門甬道。他首先剝去第一層的西夏壁畫,然後又剝去第二層的晚唐壁畫,如今人們只能看到最下面的盛唐壁畫,而盛唐壁畫因前人覆蓋時為了增加泥土粘合力,已被劃得面目全非。
張大千破壞壁畫一事,自1941年他率團隊抵達莫高窟後,就已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和控告,而且很多告狀信很早就遞到了傅斯年和李濟手中。但傅、李二人礙於張大千在政學兩界的深厚關係,更礙於其和于右任乃是密友,在未獲直接證據的情況下,沒有采取行動。
知道1946年國民政府出於其他目的,開始調查張大千,搜查他的住宅,甚至開出天價罰單!
1947年張大千為了躲避輿論千夫所指,只能到香港定居,後來到巴西、美國等地,一直到去世也沒有再回國內。
“這種事情眾說紛紜,當年政府對張大千最後審判也是清白,也就不了了之。大千對敦煌的貢獻還是功大於弊,沒有他的幾次展覽,敦煌遺珍最少晚二十年被世人重視,才會保護起來,這點毋庸置疑!”
作為吳天緣能理解張大千的做法,做大事一定會有取捨,為了完成大目標,過程中必然要放棄很多小目標。對於他來說,回流國寶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才是終極目標!其他都是實現計劃的手段和渠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未完待續。)
第265章 兔死狗烹
“什麼?你知道基德船長的寶藏?”
吳天緣吃驚著,原本想問問項鍊還有約翰寶藏其他線索沒?結果它竟然說還知道基德海盜的寶藏?
“大名鼎鼎的海盜王基德在臨死前,他交給妻子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四組數字,44…10…66…18。最終基德未能說服英國政府相信他的清白,於1701年在倫敦被處以絞刑。”
“1701年5月23日,基德在倫敦碼頭被執行絞刑。第一次上絞架,繩子斷了。但執行者們不在乎,在第二次終於絞死了他。基德的屍身被塗上柏油,繞上鐵鏈,裝在一隻籠子裡,懸掛於泰晤士河河畔有兩年之久,以震懾其他的海盜,但他至死不承認自己是海盜。”
“1932年到1933年,有個叫帕爾默的英國人在基德用過的三個箱子裡發現了三張藏寶圖,上面畫著同樣的一個小島和相應的經緯度。但帕爾默突然神秘死亡。藏寶圖落在女管家手中。”
“1937年,一個名叫魏金斯的人聲稱見到了第四張藏寶圖。1951年探險家布勞恩雷得到藏寶圖,組織尋寶,但遇上了颶風被迫空手而歸。就這樣,基德的寶藏故事,連同傳說中七人要因此而死的詛咒一直流傳至今,而寶藏依然未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