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製作墨有很多講究,特別是制墨的煙炱,可以決定墨最後的品質高低。頂煙,也叫“上煙”或“頭煙”。無論松煙、油煙、漆煙,都是用窯燒成的。煙炱距離火最遠,在窯的四邊或頂上的叫“頂煙”,屬上品,是最好的醇煙。
項煙:制墨的煙炱,無論松煙、油煙、漆煙,都是用窯燒成的。在窯中間的煙炱,叫“項煙”,屬中品。
身煙:制墨的煙炱,無論松煙、油煙、漆煙,都是用窯燒成的。靠近火的煙炱,叫“身煙”,屬下品。(未完待續。)
第375章 紙壽千年
老戴感嘆道:“好多歷史上的名墨都已經失傳,剩下的只有一點文字記載,讓咱們後人苦苦追尋其秘方不可得!”
“說完筆墨,第三項就是紙!”
老戴拿出小心翼翼拿出盒子,裡面有幾張宣紙道:“東漢紙的遺存很少,有些出土古紙又早已流失海外。如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從敦煌盜走的文物中,就有數封寫在麻紙上的殘信。”
“魏晉時期造紙技術有了較大發展,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用一種“蠶繭紙”寫的。由於《蘭亭序》原本真跡已被唐太宗殉葬於昭陵地下,現在我們無法看到這種紙的實物,但古籍上說:“以綿繭造成,色自如綾,用以書寫,發墨可愛。”可以想像,這一定是一種潔白如絲、堅韌光潔的優質紙。”
“唐代的造紙,在原料上比以前要豐富,除了用麻、藤以外,還用竹、楮樹皮等造紙。此外還有一種“水紋紙”,迎著光亮可以看到發亮的線紋和圖案。唐宋時期,徽紙、池紙和宣紙著名於世。徽紙是徽州地區所產的紙,池紙是池州所產。頗具詩文書畫天賦的南唐後主李煜曾命人在池州監造紙張以供御用。所制的紙細薄光潤、潔白如玉,這就是著名的“澄心堂紙”。
“到了宋代,造紙業逐漸集中到了安徽的涇縣,現在通常所說的“宣紙”就源於涇縣生產的紙。元、明、清以來,造紙的原料更多,花色品種也更加豐富,上等的紙趨向於藝術加工,成為可供人觀賞珍藏的藝術品。”
“紙工將精細的畫工與造紙術結合起來,以各種生動明快的山水、花鳥、龍鳳作為箋紙的底紋圖案,具有濃厚的裝飾性和藝術性,如明宣德年間的素馨紙、磁青紙、金花五色箋,清初內府的梅花玉版箋、灑金五色蠟箋等,都是價格昂貴的加工紙。”
老戴喝了口水道:“在如今的收藏市場上,古紙較之古筆、古墨和古硯而言,似乎還不被人們所重視。然而隨著近年來古代書畫和古籍善本收藏價值和拍賣市場價格的上揚,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古紙開始引起藏家們矚目。”
“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古代書畫和古籍善本的造假時有發生,令人防不勝防。收藏者若掌握了各時代紙質和紙的製法、形式、裝飾圖案的基本知識,便可在鑑別古代書畫作品和版本書籍時使用上,正所謂“識畫先看紙”。
“2006年就在琉璃廠舉行的一場“古籍書刊資料春季拍賣會”曾引起藏家們的普遍關注,該場拍賣會的壓軸戲是舊紙素絹等非書非畫的邊緣拍品。舊紙素絹是這幾年隨書畫熱帶動起來的搶手貨,人們購買它們是為了在鑑別名家書畫的真偽時作原始旁證用,同時也用來修補明清善本書。”
“最後拍賣結果“素紙民國制50張”的成交價達3520元,“素箋紙,民國木版套色印製4冊”以15400元成交,“美濃紙,日本製2卷”以1100元易手!”
“而對於我們所熟知的宣紙,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對於它的收藏和交易就已逐步啟動,而且呈現出持續升溫的態勢。不僅清代、民國年間的名宣賣出了較高價格,而且建國後乃至20世紀70至80年代的宣紙精品價格也扶搖直上。”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