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曾經是什麼一個樣子。

世界瞬息萬變,即便親密如一家人也不可能在日常中天天在他(她)耳邊絮絮叨叨做人的道理,他(她)會煩,我也會累,因此才有這些作品的問世,等有一天他們有足夠的耐心翻起這些足以讓人昏昏欲睡的說教,從中能瞭解我的靈魂,知道我曾經這樣生活過,這樣思考過,從而有所借鑑,我就達到了我的目的了。

現在說說剛才提到的“黑暗”。我想說並不是所有的書都是積極向上的,如果有人看了很多勵志的書從而想讓自己怎麼奮發向上、努力向前,最後成為一代偉人,我會覺得這人是傻子,或者從一開始他就錯了。一個志氣太過高昂、太過自信、人生觀非常正面的人其實都有一點傻,他會變得對世界的看法很單向、單調,對人生的看法也很單一,就是隻從正面看問題,他從來不知道世界的複雜,人生的陰暗,這樣的人如果有的話,除了不食人間煙火我找不到別的詞語來形容他。

所以,當一個人看完了代表著光芒萬丈的書之後,再閱讀一些黑暗無比描寫人性陰暗的書,他會如同站在一個懸崖邊上如履薄冰,他就會更為清醒的審視自己的靈魂,更加懂得去如何面對人生,我固執的認為這樣很有作用。

只有明白了人性裡面的邪惡與醜陋,才會明白人生很不簡單、很複雜。知道這世界並不是都是正面的,它會有很多的意外,有很多我們不能控制的東西,這樣,我們才有有可能變成性格比較平和的人,至少我們不會再輕易的犯傻。

小說不僅僅是在敘述一場冒險,它本身就是一場敘述的冒險,而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冒險。人生不易,因此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哭著呱呱墜地的,活過痛過愛國悔過之後,到了壽終正寢的那一天才能十分的安靜,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一生我們經歷了,試圖改變了,這就足夠。

《過關》中出現了幾次蘇東坡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我想說的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永遠不會被生活擊倒,我們終將活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那種境界。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只能有兩種結局:要麼自己被累死,要麼讓別人整死,所以就像馮喆一樣,不要在別人的眼光裡找快樂,否則永遠悲哀;不要在別人的嘴巴里找尊嚴,否則永遠卑微。

馮喆在即將當副市長的時候對亓思齊說:身在官場,千萬不能遠離權力中心,否則遲早坐冷板凳。這就是自醒的表現:不應該高估自己的能力。但亓思齊能不能理解,則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馮喆沒有一個像亓思齊那樣當高官的父親,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到底也只有自己能掌控,自己要走的路只有自己才能明白如何去走。

對《過關》這本書,我的態度就像馮喆對待磨難和指責一樣,你要是辯解,說的多了,有人覺得你像個傻逼;你一句不說,有人覺得你又在裝逼。世事豈能盡如人意,那就只有去他麻痺:我又不是為傻逼而寫作的,我只為欣賞我的人敞開我的靈魂。

明天是《過關》發表兩週年的日子,寫了這些文字是以為記。在網上寫作最大的問題是關於更新,天天都寫幾千字其實在質量上就不能有所保證,何況又不是專業以文字為生的,但讀者不能等,這就有些矛盾。草率對待讀者是我不願意的,因此,我只有籌備的差不多了才能繼續往下過關。

希望這個時間不會太久,也希望不會發生意外讓我這在起點碩果僅存一百九十萬的文字“失聯”。

朋友們,山水有相逢,後會有期!

飛翔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