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望這是自己多想了,可卻不敢懈怠。邀請伏爾泰為外交大臣,而讓真正的外交家舒瓦瑟爾公爵繼續擔任陸軍大臣,正是為了壓制舒瓦瑟爾公爵的權勢。一切只需要等待制憲會議得出一部憲法,然後就可以恢復正常的官員配置。
路易積極促使制憲會議,並不是要給予民眾以民主,只是為了他統治的方便。
法蘭西原有的三極等級劃分已經不足以順應時代。以前強勢的教會和貴族,如今在人數絕對優勢的第三等級面前,全部軟弱得不堪一擊。甚至由於貴族間財富的差異,最終只可能出現奧爾良公爵那樣的強勢貴族,反而不利於王權。
路易召開制憲會議,以及再之後的議會,便是為了將國內不同的派系、勢力,全部集中在一間小小的會議室中。讓會議中的爭吵,取代**中的流血。如此一來,對於國家乃至王權,都是最好的選擇。。。。
第三百零七章 制憲成員
伏爾泰在成為內閣大臣後,同時也提名了其他空餘的職位人選,最終是將內閣重新組建了起來。【百度搜尋“瘋狂看獲取更多章節】新進入內閣的人,幾乎全部都是貴族,其中包括了黎塞留公爵、孔代親王等。不過,這套內閣也只是虛有其名,因為真正的實權,卻全部在路易和他的顧問手中。
伏爾泰的學生羅謝爾?費爾奈,經濟學家杜爾哥、內克爾,權謀、外交的人才諾埃伯爵,以及一批出身大學學識淵博者,他們才是真正的權力中樞,只不過,因為所有的內閣官員都必須是貴族或教士的身份,他們才沒有辦法被授予實職,只能以攝政王顧問的身份,出入宮廷。
內閣重組後,新的內閣辦公地就遷到了伏爾泰的住地巴黎皇家宮殿。這座宮殿是路易借給他的,畢竟論規模,宏偉的巴黎皇家宮殿更適合作為法蘭西權力中樞。至於路易居住的愛麗捨宮,則完全成為了相對於內閣這一外朝存在的內朝。內閣透過的所有政令,必須再一次在路易和他的顧問討論後,才能夠獲准通行,或是再度發回重新審議。
伏爾泰身為內閣第一大臣,很快就依靠自身的威名震懾住了整個內閣。事實上,內閣的大臣們,特別是有勢力的如舒瓦瑟爾公爵、黎塞留公爵等,都是伏爾泰的朋友,以這一層關係,內閣的相處實際上是前所未有的和諧。
聖誕節的前一夜,伏爾泰也遞交上了一份由他草擬的制憲會議的參與成員名單。除去路易所指名的盧梭、孔蒂親王以及教會的一部分人外,其餘皆是歐洲著名的學著。
其中包括了法蘭西國籍的狄德羅、達朗貝爾、霍爾巴赫等,他們是著名的百科全書派的成員,同時也是反教會的學者。
當然,以伏爾泰的交遊廣闊,以及路易的“招攬天下才子”的策略,還有一部分非法蘭西國籍的學者。德意志的哲學家康德,不列顛的哲學家大衛?休謨,同為不列顛人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等皆是榜上有名。最令路易驚奇的是,伏爾泰居然還寫上了一個北美人——本傑明?富蘭克林。
拿到這份名單後,路易的手是顫抖的。名單上的人,哪一個不是名動一方的思想領袖,隨便某一個人的思想,都有著破除舊有功能的爆炸性影響。將這些人全部請來法蘭西,路易的心情既是激動,又有些緊張。
名單上的大部分人都很好邀請,因為他們都在歐洲,唯有富蘭克林,他是一個美洲人,居住在北美。北美和歐洲隔著一個大西洋,最快的船穿越大西洋,至少也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因此,當邀請函發出後,再等到富蘭克林前來,少說也需要半年時間。
半年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也許一部憲法便已經在此時寫成了。邀請富蘭克林前來參與憲法的制定,若是錯過了時間,那等於是白來一趟。
路易先不去想富蘭克林的事,而是在看名單上的其他名字時,突然覺得有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