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著說道;“時候不早;再過不多久;就該敲響閉門鼓開始夜禁了;我也該回去了。”
“好好;去年年末到現在;忙得我簡直倒仰;下次再約個時候好好聚一聚。”李林甫笑吟吟地定下了一個沒有時間地點的邀約;見杜士儀欣然點頭後;拱了拱手後就帶著隨從離去;他方才壓下心頭的疑慮;命人前去叩門。
等到出了常樂坊之後;杜士儀方才忍不住哧笑了一聲。身後的赤畢連忙驅馬上前了一步;因笑道:“郎主之前可嚇死我了;聽到韓左丞那大嗓門嚷嚷的聲音;我還以為裡頭在吵架;可是捏著一把汗;沒想到最終韓左丞竟然還要親自送郎主出門;卻被郎主回絕了。”
“不管是論官階論資歷論年紀;若真的讓韓左丞送我出門被李十郎看見了;那可大沒意思;讓他慢慢去猜吧”
“對了;郎主今日回來之後便立時出門;我也忘了稟報。之前派去嶺南找張審素兩個兒子的丁義已經回來了;據他二人所言;張審素二子已經不在嶺南之地;疑似已經潛逃。丁義為人精細;特意在嶺南尋訪了數月;最終一無所得;只能回來了。”
杜士儀之前狠狠坑了楊萬頃一把;把此人趕出了御史臺;此刻聽到自己千里迢迢派到嶺南去訪求張審素二子;想要查清楚當年舊事的人竟是一無所獲地回來;而且還帶來了那兩個孩子已經銷聲匿跡的訊息;他不禁眉頭緊皺。沉默了良久;他才輕嘆一聲道:“希望他們聽說楊萬頃被貶之事後;能夠到長安來申訴。又或者他們離開嶺南後;找個僻靜的地方安安穩穩地生活……對了;此事嶺南那邊就沒有呈報朝廷?”
“不少人都知道張審素是被冤;故而對其二子心存憐憫的人本來就不少;當地主官也隱匿了此事不曾呈報。”
“這還真是是非自有公道。”
原本說動韓休再加上表明心跡而帶來的好心情;被這樣一個訊息一衝;以至於當杜士儀回到宣陽坊自家門前的時候;竟有些意興闌珊。然而須臾;一個快步衝出來的小人兒就嚷嚷出了一句讓他驚喜不已的話。
“阿爺;阿爺;阿孃和妹妹明天就能到長安了”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七百二十二章 有你之處,便是故鄉
為了給杜士儀一個驚喜;再加上有固安公主派出的護衛;當告別了其他人從雲州啟程的時候;王容並沒有給杜士儀送信;而是直到新豐;次日就能抵達長安的時候;她方才讓人快馬加鞭送了個口訊。她是土生土長的長安人;離京一晃就是六年;父兄未曾再次謀面;而今回來;甚至連最敬重的師尊都天人永隔;她自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因此;當第二天一大清早;乘坐馬車緩緩西行前往長安的路上;懷抱女兒的她便忍不住將面頰貼在女兒那張小臉上;輕聲說道:“蕙娘;終於到長安了;這是你阿爺阿孃的故鄉;咱們回家了。”
儘管她產後調養得很不錯;女兒喝她自己的奶水長大;亦是壯健;此番行路天氣也漸漸暖和了;可她仍然不敢掉以輕心;這一路上幾乎是老牛拉車走得又慢又穩;生怕女兒禁不住這樣的長途勞累而有什麼病痛。為此;她不但帶上了一個乳媼;還請了一個大夫隨行。好在如今眼看長安城漸近;她終於漸漸心安;一顆心幾乎立時三刻飛到了丈夫兒子以及孃家的親人身邊。
“夫人;灞橋快到了”
王容一時忍不住揭開厚實的窗簾往外看去;但見一座石拱橋橫在灞水之上;更遠的地方;長安城赫然在望;她忍不住把懷中的女兒也抱了起來;柔聲說道:“蕙娘;快看;那就是灞橋;過了灞橋;長安就到了”
然而;就快到灞橋前頭時;王容突然只聽得外頭起了一陣騷動。不多時;車外又是一陣大呼小叫。剛剛生恐外頭寒風讓女兒受涼;她抱著杜仙蕙遠看了一會兒灞橋和長安城;就放下了窗簾;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