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話落賀錚端起茶杯輕抿了一口道。
“這話怎麼說的?”顧展硯好奇地問道。
“我建造的都是小戶型?你要是想買的話沒問題!”賀錚輕鬆隨意地說道。
顧展硯喃喃自語道,“為什麼?”仔細思索了一下道,“房價漲了,中小型戶型在1976年每方尺售價是265元,而現在每英尺馬上就要破千了,一套400英尺的房子得要四十萬,快長了三倍。嘖嘖……而現在的人工工資,普遍在2000到3000元左右。”
“這只是其一,還有其二呢?”顧雅螺看著顧展硯微微一笑道。
“其二當然是買房的人嘍!香江的人口持續膨脹,社會結構亦發生轉變。1970年,香江人口尚不足400萬,但到今年已經是破了500萬,大量新移民源源不斷地湧入,對房屋需求肯定造成了持續的壓力。而且,五六十年代是香江人口出生的高峰期,這批人在現在已經均進入結婚年齡。國人的房子情結,結婚肯定要買房,大的買不起,只能買小的,而且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和老人住,所以家庭結構發生重大改變。核心家庭正逐漸取代家族大家庭。這新婚夫婦對住房的需求驚人。”顧展硯看向賀錚雙手抱拳道,“錚少真是財源廣進啊!”
“借你吉言了。”賀錚笑著謝道,“在73年股災。74年中東石油危機過後,香江經濟經過短暫的調整,於1976年全面復興。該年香江本地生產總值增幅高達17。1%。這主要因為香江經濟具有高度的彈性和靈活性,能迅速因應國際市場的轉變而作出調整。”
“之所以快速復甦,是因為香江的製造業屬輕紡工業,不是重工業,對能源需求較小,故能很快度過能源危機,比世界其他地區更快復甦。”顧雅螺附和道。
“而且這一時期。香江經濟開始轉型,成為亞太區國際性的金融中心。1970年以前,香江金融業差不多全是由經營零售業務的商業銀行構成。70年代初。隨著股市勃興,大批跨國金融機構,主要是商人銀行、國際投資銀行紛紛到香港開設分支機構,本地中小型財務公司、證券公司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後。港府相繼放寬外匯、黃金管制。使石油美元東移,香江逐漸成為國際貸款的重要中心和世界四大黃金市場之一。股市也逐步回升,形成“金股齊鳴”的繁榮景象。1978年,港府宣佈“解凍”對銀行牌照的發放,大批國際銀行進入香江。現在的香江已從單純以經營銀行業務為主的模式,演變成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以外資銀行數量計算,僅次於紐約和倫敦。大批跨國公司在香江開設分公司,大大增加了對香江商業樓宇和高階住宅的需求。”路西菲爾別有深意地看著賀錚道。
賀錚莞爾一笑道。“刺激地產業蓬勃發展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中國政治、經濟形勢的轉變。1976年,轉折性的一年。結束了為期10年的十年動亂,並開始推行四個現代化計劃。1979年,偉人復出,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的軌道上,並推行舉世矚目的改革開放路線。其後,又設立經濟特區,吸引外資,香江與內地的經貿聯絡因而獲得全面性的發展。香江頓時成為中國內地與國際經濟的樞紐和橋樑,大量外資流入,準備以香江為跳板進軍內地市場。時局的驟然轉變,給投資者帶來極大的鼓舞,香江經濟遂呈現了戰後以來罕見的繁榮,1975年到今年,香江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的實質增長都在10%以上。”
這卻是是一個喜人的數字,可惜沒國人什麼事?看的賀錚非常的不忿,憑什麼啊!倒騰一下,就掙的比他們多的多,憑什麼?所以才虎口奪食,各憑本事!
顧雅螺淺笑道,“在任何國家、任何城市裡,房地產業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的盛衰,牽涉到大批關聯的行業,左右經濟的升降;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