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州幹什麼?很簡單,代州都督可是兼河東節度副使!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杜士儀曾經任過代州長史兼河東節度副使,更不要說還一手經營出一個欣欣向榮的雲州了。正當河西隴右節度出缺,而河東有警之際,身為智勇兼備名將的王忠嗣自動請纓前往河東,如今再次漸漸寵信王忠嗣的李隆基十有**會准奏,別人如果反對,那麼王忠嗣就可順勢留在隴右。
總之是進可攻,退可守!
高適當即出言試探道:“大帥是希望我和少伯中,去一個輔佐王將軍?”
“當然,此事正是忠嗣提起,所以我想徵詢一下你二人的意見。掌書記要職,驟然闢署的即便是名士,用起來卻未必能夠知心知意。”
這就是說,曾經和王忠嗣共事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王昌齡和高適必然能夠適應新環境,而且會和幕主相處融洽。還不等王昌齡答話,高適就主動拱手說道:“如若王將軍真的能夠前往代州任職,我願前往效力!”
王昌齡正打算說自己去,見高適搶走了自己的話頭,他不禁為之一愣。這時候,高適衝著他露出了一個笑容,這才誠懇地說道:“我蹉跎科場,若無大帥簡拔,興許如今還落拓兩京。而我和少伯相交多年,如今我二人身負職責,歸於一人也並不繁難。而且,不是我自負,較之少伯這動不動就口無遮攔的性子,我總比他謹慎些,王將軍也好,其他人也好,更能夠容得下。少伯你就不用爭了,如果你的幕主不是杜大帥,你這王大炮真不會因言獲罪?”
被人再次提起杜士儀起的這王大炮的諢號,王昌齡頓時啞然。他從隴右到朔方,全都是說話的時候嘴上沒個把門的,要不是他是杜士儀的掌書記,又是一時名士,只怕也不知道會惹出多少口舌官司。相比長安北面門戶的朔方,河東的位置同樣要緊,而且多名門大戶,要是他再一個不好得罪了人,那還真就麻煩了。於是,他只能訕訕地說:“我這治事之能不及達夫遠矣,早該騰位子讓賢的。”
“少伯你就不用妄自菲薄了。達夫既然這麼說了,我改日便捎信給忠嗣,不過,如果事情真的成了,倒是要仔細打聽一下此任隴右節度何人。”
王昌齡和高適既是決定了去留,傍晚時分,當杜士儀回到後院正寢,眼見得女兒杜仙蕙撲上來抱住了他的大腿,甜甜地叫了一聲阿爺,想起她近日又犯過咳嗽,大夫一個個看過之後都搖頭說朔方天寒,小娘子體弱,他在心生憐意的同時,不禁又冒出了一股說不出的歉疚。將小傢伙抱起來,一如既往用鬍子紮了扎她的面頰,見其咯吱咯吱笑著往後仰著腦袋,他便看著迎上前來的妻子說道:“幼娘,之前那件事就依你。”
王容說歸說,其實自己都捨不得,潛意識中隱隱還有些希望杜士儀會最終斷然拒絕。可是,見他此刻眼神中雖有不捨,但卻依然堅定,她頓時扭過頭去,再不敢看小小的女兒。
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
十數日後,河西隴右節帥的人選最終塵埃落定,卻是以崔希逸節度河西,以杜希望節度隴右,而鄯州都督兼鄯州刺史王忠嗣則官拜代州都督,兼河東節度副使。因河東節度使仍是由太原尹兼任,故而諸如資歷之類的問題也就沒那麼嚴重了。高適在王忠嗣親自上書奏請闢署之後,也從朔方出發趕往河東代州,臨行前又捎帶了一封杜士儀送給代州盧望之的信。除此之外,杜士儀還託付王忠嗣幫自己看顧一下人在雲州的堂弟杜望之。
李林甫雖說獨秉大權之後便黜落了一位補闕立威,但節帥人選事關軍國大事,哪怕牛仙客尚未上任,政事堂就他一人,可這也不是宰相能夠專斷的。他既不想王忠嗣節度隴右,可也不想讓人去代州,可兩害相權取其輕,一想到王忠嗣繼杜士儀之後再鎮守隴右幾年的後果,極可能就是隴右變成第二個當年的雲州,他就不能只能捏著鼻子說王忠嗣幾句好話。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