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看可還有沒有遺漏的根鬚;沒有遺漏也要把旁邊的蘿蔔給捎帶上於是;萬年令韋拯不論是出於杜士儀舊ri上司的立場;還是身為萬年縣長官的立場;當即第一個附和。
“不錯;王大尹到達長安之前;這京城上下本來已經漸漸安定;可你不顧孟公和我等一片苦心維持安定;卻是興大獄羅織罪名;以至於人心惶惶動盪不安;這不是折騰是什麼”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三百四十七章 群情激憤
read_content_up;
韋拯既是萬年令;又是京兆韋氏在朝首屈一指的官員之一;這一句折騰自然比杜士儀那一句更激起群情激憤。一時間;幾個當夜逆謀最急時;同樣留守在尚書省的郎官自是你一言我一語群起附和;如京兆尹孟溫禮這樣負責一方平安的地方官;自然更是痛心疾首怒斥這些天來長安城的種種亂象。
面對這一哄而起的各種責難;王怡本就不苟言笑的臉上頓時露出了森然怒sè。直到下頭的官員的發難暫時告一段落;他方才哂然一笑道:“各位或為留守;或為治理京畿一地治安;如今發生此等駭人聽聞的謀逆大案;各位不思盤根究底;揪出主謀;反而想讓本府息事寧人?爾等對得起聖人的信任;對得起這留守重任;對得起這守牧一方的職責否?”
“王大尹問得好;我身為京兆尹;能回答的只有一句話;問心無愧耳”
孟溫禮卻不含糊;答了這一句便徑直詰問道:“倒是王大尹甫一到京城;不見官員;不見百姓;只是一門心思抓人審人;你敢問心無愧;不是為了邀名邀功?杜拾遺這些天來東奔西走;也不知道見了多少官民;攔了多少原本要到各處官署求告哭訴的無助百姓;可你呢?我等一次次求見;你卻讓人一次次擋駕;你這欽差就如此自矜;視我等長安城上下百官全都如同罪臣不成?”
最初跟在韋拯之後起了個頭的杜士儀此時已經不吭聲了。看著孟溫禮這個京兆尹親自出頭和王怡這個河南尹打擂臺;兩人之間唇槍舌劍針鋒相對;那情景恰是非同一般的jing彩;他這看熱鬧的自是聚jing會神地學習領會這等前輩舌戰的jing髓。果然;王怡固然會扣帽子;孟溫禮的回擊同樣凌厲;不過剎那間;王怡那原本因為疲累而發白的臉sè;此刻竟是漲得通紅。
“孟溫禮;你這是……”
“我這是什麼?我需不曾惹上一個破家之王的雅號有道是破家縣令;滅門令尹;你以為這名頭很好聽麼?為官之道;剛正公允;要的是不偏不倚;可不是你這等邀名之輩做作出來的那一套”
京兆府內出了這樣的逆謀大案;儘管孟溫禮之前兢兢業業;也算是頗有政績;可他心裡很明白;這京兆尹也已經做到頭了。既然如此;他心中越發少了幾分顧忌;言辭間竟是多了幾分平素少有的火xing。
“孟溫禮;你休要以為毀謗本府;就能夠逃脫自己之罪京兆府內有那許多官民與逆謀有涉;你就以為自己能夠置身事外不成?”
“失察之罪;我自會上書請罪;無需你來cāo心就如同杜拾遺所言;你莫非以為自己是河南尹;京兆府並非你治下;你就可以隨心所yu鞭笞百姓;只以區區證言定人入罪?我告訴你;長安城中如今的亂象;你必須得擔責”
王怡怒極反笑道:“好一個指鹿為馬;孟大尹此言真真是顛倒是非黑白……”
話音剛落;就只見外間一個令史跌跌撞撞衝了進來;面對滿堂高官;他不覺愣神了片刻;隨即方才失聲叫道:“王大尹;孟大尹;各位明公;不好了;朱雀門前有官民跪門……”
這話還沒完;剛剛面對千夫所指的窘境;尚且能夠淡然若定唇槍舌劍的王怡;竟是一下子站起身來。他之所以敢這般牽連大獄;是因為臨走前得了張嘉貞授意;兼且知道謀逆罪大;等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