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各位,我打算立時擬出一道佈告,敬告中受降城上下軍民百姓,恩師此行遣我登籍,是為了於中受降城廣設文武義學,不拘貧富出身,所有十五歲以下子弟都能入學習文武,學百工農藝。”

這不是打著杜士儀的旗號亂許諾嗎?

幾個小吏一時面面相覷,有人想要反對,可如今火星已經分明燃起,若不能儘快讓躁動的民心安定下來,他們此行不但無功,反而有過。再說,以杜士儀的為人秉性,治政風格,說不定真的會真的將錯就錯認可段秀實的這道佈告。

“各位不用擔心,我會即刻派人將此事稟報恩師。”

段秀實都這麼說了,一個資歷最老最年長的小吏當即點頭答應道:“好,便如段郎君此言!擬好之後,我等立刻到四境宣讀曉諭!”

教化之功,聽上去顯得很虛無,但在考評每一個州縣乃至節鎮主官的時候,這甚至遠勝於一次兩次的大捷。在蠻夷之境,能夠教導當地土著學會禮儀,繳納賦稅,這樣的功勞足可讓縣令得到超遷。而放眼民間,望子成龍的念想紮根於不少人心中,只恨沒有上進之門。畢竟,在書籍騰貴,大多要靠手抄的現如今,能夠識字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痴心妄想。就算從軍,相比好兵器,能夠自保的好武藝也更加重要,這也不是輕易就能學得來的。

即便沒有奢求,只希望能夠種好地的人,當段秀實在佈告的末尾,親手畫出一樣樣杜士儀當年在隴右推行過的水車犁頭以及各種農具,聲稱能夠提高耕種效率,以及種種耕田良方之後,也不禁為之怦然心動。

而且,段秀實在佈告上最醒目的地方用大白話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凡中受降城在籍者,每戶若有十五歲以下子弟均可報名。凡農藝百工之事,在籍人戶均可報名。待諸學正式開辦之日,錄取學生以登籍先後為序。在諸學中名列前十者,免其家正項賦稅。此前傳謠者,既往不咎,然若今後舉發傳謠者,可優先錄取。”

當閻寬拿著佈告的抄本在手,細細閱讀了一遍之後,他不禁輕聲嘆道:“區區一弱冠少年,竟然能夠考慮得如此面面俱到,不愧是跟著杜大帥,耳濡目染。傳令下去,隨行保護段郎君的兵馬,一切行動聽他吩咐,不得自作主張。收回此前彈壓謠言的那些將卒,然後將此前捕拿的發起騷亂的胡人,於安北都護府門前當眾行刑,每人二十杖,然後放回去!”

“將軍,這樣會不會放走了罪魁禍首?”

“怕什麼!那些胡人中有的是被他人矇蔽,有的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如今民心漸安,要的就是那些人回去繼續蹦躂,如此方才能夠抓一個現行!”說到這裡,閻寬又沉聲說道,“再者,靈州杜大帥已經命信使日夜兼程傳信,節度判官來聖嚴不日就要到中受降城了!”

第919章 人心向背定成敗

阿茲勒奉命隨侍來聖嚴,本以為所帶牙兵不少,這位在朔方僅次於杜士儀和李佺的節度判官必定會帶著大隊人馬呼嘯而入中受降城,以居高臨下的態度鎮壓那場胡亂。可是,才在半道上,看似高不可攀的來聖嚴就出乎了他的意料。除了他之外,來聖嚴點了竇鍾和姚曄為從,再帶了幾個從者和牙兵,竟是把大隊人馬留後,這一股人先行日夜兼程趕往中受降城。

進城之際,阿茲勒知道中受降城盤查嚴謹,可看到來聖嚴拿出另一份過所,輕而易舉地就帶著他們過關入城,他不禁瞠目結舌。不止是他,姚曄和竇鍾也全都為之側目,姚曄更是忍不住問道:“都說中受降城固若金湯,難道就是這樣敷衍塞責?”

“又不是每個人都認得我。再者,這過所本就是真的。”來聖嚴親自牽著馬走在最前面,聽到身後一時沒了聲音,他回頭看了一眼驚訝的眾人,輕描淡寫地說道,“我行前就已經預備先走一步,故而你們的過所也都早就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