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這麼一樁讓人噎得慌的事;當來到洛陽宮宣政殿向李隆基覆命的時候;杜士儀的語氣不知不覺就有些**的。李隆基何許人;當即敏銳地察覺到了。他卻沒想到杜士儀是因為別的事而心中有氣;眉頭一挑徑直問道:“怎麼;是那突厥使臣出言不遜?”
杜士儀不想李隆基有此一問;隨即便醒悟到是自己把情緒帶到了這裡;平復了一下心情便長揖說道:“不;是那突厥使臣替其可汗求婚公主。”
“又是求婚公主。”李隆基有些懊惱地眯起了眼睛;突然想起杜士儀平素很有些見解;便若有所思地問道;“依杜卿看來;朕當應允否?”
“突厥反覆無常;陛下不當應允。”
杜士儀想也不想地答了一句;見李隆基犀利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臉上;他就坦然答道:“臣在成都時;曾經見過吐蕃的那囊氏尚青;後又將其護送上京;陛下應該還記得這麼一回事。”
看到李隆基輕輕頷首;他又繼續說道:“那囊氏尚青能夠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據他說來;是因為曾經從學於金城公主。金城公主自從嫁到吐蕃之後;雖有單獨的營帳和隨從;然則吐蕃豪族倚仗聲勢;再加上她嫁過去之後;西線大唐對吐蕃也有過戰事失利;她的處境並不容易;一度曾經生出過東歸之意。而且;她雖為天朝公主;陪嫁又遠比吐蕃的聘禮來得豐厚;但在吐蕃人看來;付出了聘禮;那麼贊普娶回來的女人便和大唐再不相於;想如何便如何。”
這些話;一大部分是尚青所述;一小部分是杜士儀自己的分析;至於吐蕃婚嫁的習俗則是蜀地很多人都知道的。因此;趁著李隆基面露斟酌;他便誠懇地說道:“更何況;吐蕃也好;突厥也罷;族中不講禮教;以實力為尊;部將殺可汗此等逆舉比比皆是;尤其是突厥。奚族契丹之中;眾多部族頭人心向突厥;倘若大唐妻之以公主;會不會讓他們覺得;如此就有了冠冕堂皇投靠突厥的理由?”
前面那些理由李隆基聽來不過是迂腐的書生之見;但最後一句話;作為天子的他卻聽進去了。只不過;當著杜士儀的面;他只是不置可否地說道:“杜卿所言;朕都知道了。將絹帛換成茶葉;對於國庫的壓力便要減輕許多;此皆是你勸茶之功。茶引司之事若你還有什麼建議;儘管上書對朕說來。而梅祿啜倘若對市茶還有什麼要求;都由你負責接洽。”
“臣領命。”
等到杜士儀告退而去;李隆基方才露出了一個笑容。
年紀輕輕卻又能於非常;此等臣子並不好用。不過沉穩之外;這杜士儀總算還有些年少意氣和迂腐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五百二十三章 風雲際會
儘管突厥毗伽可汗命人進貢求婚示好;但吐蕃的攻勢並沒有結束。就在李隆基正打算帶著群臣從呆了兩年多的東都洛陽重回西京長安之際;西面再次傳來了軍情急報。
吐蕃贊普和突騎施可汗蘇祿兵馬圍安西鎮
不過數日;安西鎮便傳來了訊息;安西副大都護趙頤貞率軍擊破聯軍。朝中上下才剛鬆了一口氣;又一個更大的噩耗卻驟然傳來。
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君敗死
王君此前因為戰功顯赫;極得李隆基重用;自己攝御史中丞之外;甚至其年邁的父親都得李隆基恩寵;官拜少府監致仕;其妻夏氏亦因為戰功而另封武威郡夫人。這個匪夷所思的訊息最初被人斥之為荒謬;但隨著各種細節傳來;說是王君在率領精騎劫殺吐蕃去往突厥的使者時;被其舊日之敵回紇人承宗族子護輸伏殺;甚至於還有人說是護輸甚至打算帶其屍體奔吐蕃;最後因為涼州兵馬追來;這才丟下屍體倉皇而逃;朝中方才不得不信。
不但朝中;此訊息傳到河西各部;回紇契等鐵勒諸部卻是反應平淡;甚至有人拍手稱快;而河隴百姓卻是為之大震。在這種情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