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是那麼容易到手的;此事我也出了點力。張說把範承明而不是裴璀派去益州;除了裴璀在中樞還能盯著點源相國;無非是因為裴璀和杜十九有舊;生怕他到時候施展不開手腳。韋十四與其在兩京按部就班熬資格;還不如到蜀中去;興許等他回來;便是穩穩當當六部郎官到手了”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四百二十三章 道不同,驟見血
read_content_up;
大年三十和心上人一道守歲;過了一個溫馨的年節;可等到杜士儀次ri一大清早打起jing神;悄悄回到了成都縣廨之後;不但要去益州大都督府和益州刺史官廨投帖拜會兩位頂頭上司;還得要面對那些層出不窮來送禮抑或來拜會的客人;連睡個回籠覺都是奢求。更讓他惱火的是;本以為禮節xing地見一面範承明和那位益州王刺史也就夠了;誰知道範承明竟是出言相邀自己去登散花樓
儘管累得很想打呵欠;但範承明這益州長史判都督事乃是整個劍南道實質上的最高長官。就猶如此前張嘉貞任益州長史;xing子矜持;對其餘刺史都不假辭sè;唯有漢州刺史李勉能夠得以引之同榻暢談政事;範承明固然比張嘉貞要和氣些;但同樣是面上客氣實則疏離;此前年底時諸多刺史雲集益州;拜見上官稟報政務;鮮有人能被他留下多喝一杯茶;更不要說邀之同遊了。於是;他也不好回絕;只能答應了下來。
昨夜方才下過一場雪;但這天正月初一的風並不算大。即便如此;往ri開放時文人雅士不斷的散花樓;在這正旦之ri卻顯得有些冷清。這並不是因為今ri益州長史範承明一時興起登樓;於是兵卒將散花樓四周管制了起來;而是因為chun節團聚本就是民間習俗;客居成都的外鄉人能回去的早就回去了;不回去的人;在這新年第一天;也多半遍邀好友酒飯自娛;本地人也有的是親友要拜。所以;偌大的散花樓上;除卻那些巡行計程車卒;再看不見一個旁人。
“這散花樓上朝迎霞光;暮掛殘紅;不到成都;不知蜀中之美;杜十九郎以為然否?”
落後範承明一步的杜士儀聽到如此一句感慨;便笑著說道:“巴蜀世外桃源;自然處處美不勝收。”
範承明回過頭來瞥了一眼杜士儀;見隨行的更多隨從都在不遠處侍立;他忖度片刻;便決定不再拐彎抹角;直接從利害入手。
“我受命到益州任長史之前;曾經得過張相國書信。張相國在信上盛讚你雅有文詞;膽sè無雙;這數月以來我觀你處事理政;無不大有章法;更難得的是沿襲舊規;令上下百姓全都覺得簡便。別小看了這成例兩個字;能夠沿用這許多年;便有其一定的道理。若是貿然改動;卻難免傷筋動骨。”
這就是以舊規陳例;暗示宇文融的括田括戶是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祖宗成法。在範承明審視的目光下;杜士儀垂下眼瞼;恭恭敬敬地說道:“範使君所說乃是金玉良言;下官謹記。”
如此於巴巴的回答;自然不是範承明大冷天裡邀杜士儀登散花樓想要的結果。他不易察覺地皺了皺眉;又加重了語氣說道:“成都也好;益州也罷;乃至於劍南道一地眾多州縣的賦役;全都是在籍的居人所繳納的。這幾年雖則看似擴出了近萬逃戶隱戶;外田亦有數千畝;可實則根本無利於朝。客戶免稅;居人不滿;而外田一概入籍徵地稅;自是傷了百姓墾荒的熱情杜十九郎雖則為外官不過數月;可如此民生民情;應該也看得很清楚才是”
範承明與張說妹夫yin行真乃是姻親;自己與張說又是交情匪淺;面對官職年紀全都比自己小太多的杜士儀;他知道對方是不可小覷的聰明人;索xing開啟天窗說亮話。在目光直視下;他就只見杜士儀在沉默了一會兒之後;深深躬身一揖。
“宇文中丞的括田括戶;乃是聖人所嘉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