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大別山北段富金山峽口,迂迴河南信陽、武勝關,再順著江漢平原直接南下武漢!
小鬼子這突然的巨大變化,則使周大少團長與第五戰區的代司令長官白崇禧上將之前精心商議苦心部署的大別山防禦體系頓時發生動搖,因為對於小鬼子的主攻方向判斷的錯誤,必然使主要防禦方向發生大的偏差。
而這一切周大少團長得負主要的責任,他娃啷個不氣急敗壞的,而且非常擔憂。
在周大少團長的部署中,第五戰區的三十餘萬人中國軍隊,被他娃分成了左、中、右三個作戰集團:大別山南麓有十五萬餘人,中央集團七八萬人,當時考慮到小鬼子華北第二軍主力進犯大別山北麓的可能性不大,又從右兵團十八個師中抽調出八個師,使這一地區的中國守軍不足十萬人了。
現在情況發生鉅變,喊右兵團孫連仲司令長官以不足十萬人的十個師對抗小鬼子的三四個精銳甲種常備師團。孫連仲中將不決(罵)周大少團長祖宗十八代都不得行,正是由於他的部署建議,這攻防力量差的太懸殊了!
緊接著隨後第五戰區的代司令長官白崇禧上將的一份四個字的電文,更是讓周大少團長無言以對,羞愧難當,那電文上面寫著:“曉舟誤我!”
現在怎麼辦?其實從白崇禧上將的電文也可以看出這個一向沉著鎮定的“小諸葛”也有些慌亂了。這怪不得他,曾經當過軍委會訓練總監的白崇禧上將最知道:
一個戰鬥力強的中央軍精銳師,即使在戰術完全正確的情況下也就基本上能與小鬼子甲種常備師團的一個聯隊(近四千人)打成平手。
如今倒好,大別山北段的富金山、固始一線,日軍華北第二軍下轄的承擔主攻任務的就有荻洲立兵中將的第十三師團和筱冢中將的第十師團兩個甲種常備師團,後面的就不說了,光前面的這兩個小鬼子的主攻師團,光是野戰步兵聯隊就有十個,而孫連仲司令長官可調動的部隊不過七八個師。當然如果還是原先的十八個師還勉強可以抵擋一陣子。
說起來,武漢會戰的戰場上中國軍隊的四個兵團當中,因為臺兒莊血戰而蜚聲中外的原西北軍孫連仲才由集團軍司令長官擢升提為第三兵團司令長官的這個第三兵團:
人數最少,新兵最多,裝備最差。而且就是孫連仲中將指揮的這六七個軍中,于學忠、馮治安兩軍已在六安、霍山被小鬼子擊潰。而原先比較倚重的張自忠、馮安邦兩軍陰差陽錯卻因周大少團長建議而被第五戰區的白崇禧上將調至大別山中,成為了第五戰區的戰區預備隊準備用來反攻。剩下的川軍陳鼎勳所部,難於指望。
這樣子右兵團孫連仲將軍手中真正有戰鬥力的只有中央軍宋希濂中將率領的第七十一軍個田鎮南將軍率領的第三十軍的七八個師。
而小鬼子呢?荻洲立兵中將的第十三師團號稱日軍中的王牌,而筱冢中將的第十師團也是日軍所謂的現代化師團的樣板:步、炮、騎、工等兵種聯隊高達八個。這仗,不好打啊!
周大少團長呆在鷹巢指揮部裡徹夜苦想,這次再沒有歷史經驗給予借鑑,稍有不慎,一點差池,大別山北麓防禦成敗就將關乎整個武漢會戰的戰區全域性:
一旦抵擋不住,或很短時間就讓小鬼子突破大別山北麓防線,則後防由於時間倉促調整不及,那麼第五戰區的大別山防禦體系就將全線動搖,後果不堪設想。
在氣氛有些壓抑的鷹巢指揮部裡,周大少團長不停地在軍事大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