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的是,就在這些‘傳聞’爆出不久,皇帝就發出了一道聖諭,要放權給諮議局,讓內閣議一下,怎麼擴大諮議局的權利而又不引發大的震動。
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個時候還放權給諮議局,這是不是要諮議局變國會的啊?
幾檔子事兒都堆在一塊了,有點叫人敏感!
第九百五十二章 虛君立憲乎?!
諮議局的設立曾經牽動過陳聰等人的心,甚至一度陳聰還想著重回政壇,只是他的想法連得到陳鳴的回應都沒有,陳聰又縮回去了。
可以說,很多人都看好諮議局的未來的。
而現在只是短短一屆諮議局許可權擴大並不是要立刻、馬上,而是要等到下一任。諮議局的任期與內閣是同步的,如此諮議局【資政院】權利的擴大,就更讓很多人矚目了。
間期隔的有點太短了。
如此感覺的人裡頭就包括新儒黨。
嗯,現在的‘新儒’人多勢眾,徹底取代了‘舊儒’在學術學派上的地位,遍佈天南地北,已經可以稱得上‘黨’了。
這政治學派就是如此,只要沒有了政權的支援,生命力就遠不如純粹的學術學派。而偏偏中國的學術往往會跟政治牽扯上瓜葛。
嶽文海本來是在濟南享福呢,山東的儒教四大家墜落神臺之後,損失慘重。但好歹他們還有些家底,尤其是孔家,而孔氏為了‘名聲’考慮也沒有拋棄孟家、曾家、顏家,四聖家族還是並在一塊更有力量。他們先是依靠運河休養生息,後是在濟南、天津的地產業上,賺到了很是豐厚的財富。四大家由是在山東設立了旨在‘傳承中國古文化’的正儒學院,還在山東建造了一座又一座的圖書館,尤其是濟南這座泉城的大圖書館,儲存了很多很多四大家千百年來私藏的古籍古書副本。
嶽文海還是很有文人氣質的,在泉城一待就不走了,但現在他親自從泉城跑來燕京找陳聰,說道起諮議局權利的再擴大,言辭中反對的意思是無需言表。
“王爺啊,你休要看輕了那公局!我退居林下多年,也專門瞭解過西洋列強政治,如英吉利之強國,政府也要受制於議會,那議會也是由弱變強,一點點發展到現今地步的。如今的議會甚至有推選宰相、彈劾宰相的權利!而法蘭西王朝之顛覆更是因為三級會議的召開。
如此權柄隱晦,高卑不分,豈能治國哉?”
嶽文海似乎在擔憂諮議局的‘發展壯大’到最後威脅到了政府的權威。
畢竟諮議局權利會擴大一次,就能擴大第二次。誰敢說它們有朝一日不能成為中國的國會呢?
而嶽文海也知道陳聰的思想跟自己有所不同,或者說陳聰就沒啥子思想,他就是當今皇帝的一影子。當年當政的時候,就是皇帝要幹什麼他就幹什麼。但他就不信陳聰真就樂意看到中國有朝一日如那英吉利一般。
政權全都唯於一幹耍嘴皮子的。
然而,陳聰反映就很太平淡了。因為他清楚嶽文海之所以強烈反對,更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嶽文海跟他有幾十年的交情了。嶽文海嘴巴一張,陳聰不敢說立刻就能全猜中他究竟打的什麼主意,卻也能估摸個七七八八。
嶽文海反對諮議局權利再擴大的真實原因,絕對不是他表面上說的那麼光明正大。
至於南京傳來的訊息說,皇帝‘考’皇子們二元制君主立憲、議會制君主立憲啥的,這讓南京的陳氏族人相當一部分人慌張了起來。就連他的倆兒子都紛紛向小湯山來信,言下之意未嘗沒有讓他出馬探一探陳鳴口風的意思。蓋因為這兩項一參照,那太嚇人了是。
那‘虛君’算什麼玩意兒啊。
長久以往,君不君,臣不臣的,國之不國啊。
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