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如此在天津鬥上幾回,復漢軍自己就會主動南撤。
“皇上,如今天氣,嚴寒已至,陳逆北犯之勢必不長久。還不到決戰之時!”滿清在張家口還有一支蒙古馬隊,本來是要過了冬後才調入北京的。永已經下令它迅速趕到了。
“我們就不能趁著陳鳴孤軍北上,一舉將之全殲?”
對比擊退陳鳴,趁機拿下陳鳴更是永的希望。陳鳴有失,對陳漢的震動會比干隆之死於滿清方面的影響更大。說不定陳漢就此一蹶不振都不是不可能的。永作為一個初登大寶的新皇,十分想用一場大勝,乃至陳鳴的頭顱為自己的登基做墊腳石。
“皇上所言不是沒有道理。京城內外如果調集全部力量,確實有一定把握將陳逆全殲京津。但此一戰過後,朝廷手中的戰力也會給拼的七七八八。等來來年陳逆捲土重來……”傅恆接下的話不說了,也不用說了。意思明白的很!
對於永心裡想的一戰不僅全殲復漢軍,還要殺了陳鳴,傅恆半點也不抱希望。天底下哪有那麼好的事情?看看大清與蒙古的幾次交鋒,葛爾丹跑了三回,羅卜藏丹津跑到準噶爾三十年,幹隆滅準噶爾時,羅卜藏丹津不想跑了,才算被抓住。復漢軍雖然是步兵,可也不是一匹馬都沒有的。
兩方多少萬人的大軍對壘之中,就算是一方主將兵敗,只要身邊有忠心耿耿的衛士,想要趁亂逃走也是很容易。
而陳鳴帶著北上的隊伍攏共才三個有缺的步兵旅加一個騎兵團,不算後勤部隊的話,戰兵只還不到兩萬人。而復漢軍幾十萬大軍,多是如眼前這兩萬人一樣的精銳。丟了兩萬人他們如何不能捲土重來?
這番對話沒有旁人知道。外人只知道傅恆的地位不僅沒有隨著幹隆的死去而跌落,永現在還更加的依賴傅恆了。這也不太出乎外人的預料,畢竟孝賢純皇后沒有兒子留下來,而傅恆的文武才能且不去說,影響力也不去說,就單純的在‘忠誠’方面,永作為幹隆定下的繼承人,還是眼下幹隆所存諸子中最年長的一個,他就最值得傅恆效忠。
現在滿清就處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時刻,站在懸崖邊上的滿清帝國,身後依舊是萬丈懸崖,為了不摔的粉身碎骨,他們內部保持統一和穩定就是最大的利益所持。永的地位還是很穩固的,只是他沒有威嚴和威信,他說出的話,一些大臣未必會照著去做。
就像那舒赫德!
海蘭察率三千東北八旗馬兵連夜趕到通州,隊伍留在原地,本人被永快馬招入圓明園。
紫禁城,永在養心殿西暖閣見了風塵僕僕的海蘭察。
後者兩眼通紅,面上一片哀容。幹隆是他的大貴人啊,從幹隆二十年征討準噶爾開始,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出身一般旗人家族的海蘭察走到了全天下武將最頂尖的那一撮人當中。蘇北大戰,海蘭察一敗塗地慘不忍睹,可幹隆依舊給他機會。雖然海蘭察也不負幹隆所望的掃蕩了朝鮮,重新升任正紅旗蒙古都統、建威將軍、領侍衛內大臣。可對於海蘭察來說,卻不會認為自己所得的榮貴是自己功勞所至,是自己應該得的。而是從骨子裡,從身心裡,對幹隆感激涕零!
一大早,軍機處在傅恆的帶領下,就全班遞牌子,永在養心殿西暖閣召見。特旨海蘭察隨班覲見。
海蘭察對永並不熟悉,他還在北京當‘小透明’的時候,永還沒有冒頭。等永冒頭了,海蘭察已經忙活著對朝鮮動手了,也沒機會與未來的儲君交往。可是今天見到永,說真的,海蘭察對之挺失望的。這永不像一個英主!
現在國家多難,人心渙散,正需要一個能用強力扭轉幹坤的帝王。可永呢?他的話語,他的行為,在海蘭察的眼中,那就是一個‘和和氣氣’到‘膽小甚微’的中庸守成之君。
兩刻鐘不到的覲見時間,永竟然多次在說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