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這二三百人全部是民兵,也不值得一提。他只要雷霆一擊,絕對實力下的橫掃,然後就是享受。

距離棕櫚林二十來裡的一處小村莊,這是一個剛剛建立不到一年的村落,總人口確實只有三百多一丁點,不足六十戶人家。

漆黑徹底籠罩了這個不大的小村落。

民兵的存在可不是做樣子的,而是真正的警惕著一切可能發生的不好的事情。每一個明哨、暗哨的手邊都有一個銅鑼、哨子,或者是皮鼓。

當三千多西班牙騎兵突然殺過來的時候,三千多匹戰馬的馬蹄聲讓小村莊陷入了熱鬧。一家家一戶戶點亮了油燈,然後所有的村民都迅速的轉入了地道。

是的,地道。

早在北美移民剛開始的時候,就提到了這一問題。

北美移民工作不同於南洋,也不同於南明州,更不同於外東北、西北和朝鮮,這些地盤都被中國給掌控住了,就算有‘敵對分子’,村子裡組織起來的民兵足夠應付了。事實也證明這個策略的正確,到現在為止,除了東北,還真沒有幾個移民村落被反抗武裝給打破的。

但是北美呢?

那些西海岸的土著印第安人不值一提,西班牙人卻是個大禍害。尤其是在初級衝突的後段,騎兵力量佔據著絕對優勢的西班牙人,讓佈置在外圍的移民點深受威脅。

陳鳴思考了很久,最終響起了地道。

當年他小的時候,《地道戰》這部電影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雖然電影的情節難免有虛構和誇大的,可是‘地道’這玩意兒在力量弱小的時候,真的是保護自身安全的必備神器。

而且這個時候的華人移民不需要長久的躲在地道中,他們的敵人面對遠征軍的時候,可沒有小鬼子那麼絕對的優勢。

地道對於移民們來說只是一個藏身之地,而不是像保定清苑的冉莊那樣形成一個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北美華人移民的地道需要的只是一個單純的躲藏之地,至於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堡壘,這個時空位面的中國應該是用不到的吧。

且不去考慮這個位面的中國究竟有沒有一日用到終極版的地道,反正眼下時候,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這地道自從他們被組織起來,家家戶戶必須挖之後,根本就沒有真正的用過。

但是移民村的鄉官是負責的,每個月都會督促移民往地道里放可儲存的紅薯玉米,還有水。

少數的人家都已經把地道當成加強版的地窖了,裡頭更是儲存在大量的糧食。

現在在睡夢中被驚醒的移民們倉皇而起,許多士兵來不及穿好衣服,就紛紛掀開地道口,一家老少一個個鑽了進去。而稍微鎮定一些的,則還會準備上熟的吃食飲用水,還有儘可能的備上武器。

哪怕是一把菜刀呢,只要能守住洞口,地道口即使被西班牙人發現了,也不一定就要束手就擒。

巨大的驚恐讓一些民兵們放聲尖叫:“敵襲,敵襲!”

“是騎兵,是大板鴨的騎兵!”伴隨著民兵的驚叫,一起響亮起來的還有刺耳的槍聲,以及猶如黑夜中突然出現的鬼魂一樣的西班牙騎兵。

三千多西班牙騎兵的確可以橫掃整個村落,當他們波濤洶湧的向著村落衝來的時候,那就彷彿一座鋼鐵鑄就的大山,從頭頂上轟隆隆的壓下,沉重而勢不可擋。

但是‘大板鴨’這三個字讓叫喊出聲音來的民兵們的心裡輕鬆了一絲兒,這是中國人稱唿‘西班牙’的綽號,很沒有震懾力的一個綽號,鴨子的形象只會跟愚蠢牽扯到一塊,兇悍還是算了吧。而這一綽號雖然不知道第一個出自誰口,卻已經很普遍很普遍的流傳在了民間。

轟鳴作響的馬蹄聲如同霹靂驚雷,滾滾而來,他們就如同一陣破壞力驚人的龍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