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夫和巴克萊之後,一直到他死的十餘年時間裡,就再沒冊封過俄羅斯元帥。
一直到他的兄弟老三尼古拉一世繼位,才立刻冊封了維特根斯坦、奧斯坦…薩肯兩人為元帥。結束了俄軍十多年沒有元帥的歷史,而那個時候,羅曼諾夫家族對於軍隊的掌控力已經更大了。
但原時空的一些事情放到眼下的俄羅斯已經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了。
俄羅斯軍隊有了新的領袖,巴格拉季昂只要不在阿斯特拉罕城下打的大敗,他必然會在稍後的時間裡被亞歷山大一世封為陸軍元帥。但這個前提就是他不能在東線戰場上打的大敗!
巴格拉季昂可以在中國人的防禦圈外圍‘乾打雷不下雨’,反正中國的大炮也轟不到伏爾加河岸畔的那座被命名為‘新阿斯特拉罕’的小鎮和抓緊時間搶修中的一條條坑道防線和一座座堡壘。
可這麼做無疑太丟分了。
俄軍是經過圖林斯克苦戰後才來到阿斯特拉罕的,這一路上,他們都在給自己計程車兵鼓勁吶喊,以收復阿斯特拉罕為目的,這大軍要是到了要塞下,座而不打,那是會很傷士氣的。更會給人以把柄!
巴格拉季昂相信那些為保家衛國而戰的戰士的力量;他相信俄羅斯的勇士不會後退,他一定能衝到阿斯特拉罕城下,即便這要付出很大的犧牲和鮮血,但只要俄軍的炮彈能夠落到阿斯特拉罕的頭上,那對於巴格拉季昂來說就是一場偉大的勝利。
所以巴格拉季昂內心是很平靜的,因為俄軍的傷亡數字還遠沒有達到他的心理底線五萬人。
當然,俄軍所付出的犧牲絕對不是白白流血的,五萬人做代價,巴格拉季昂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就是把炮彈打進阿斯特拉罕城。
俄軍的鬥志很旺盛,就連剛剛編組的部隊在戰鬥中也毫不示弱,米哈伊爾謝苗諾維奇沃龍佐夫指揮的第27師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該師是是圖林斯克之戰後多赫圖羅夫殘部編組後的三個師中的之一,士兵都歷經了之前的艱難鏖戰,到今天時間還沒有過去一個月,但他們被投入進戰場的時候,那表現絕對是讓人驚喜的棒。
在阿斯特拉罕的戰場上,為保衛祖國而戰的俄羅斯軍隊,真的是一支英雄的軍隊。
就連陳威都對俄軍的表現趕到驚奇,之前的中俄戰鬥裡,俄國人的表現可沒有這麼強硬。他看著戰場上一支支退了下去,然後重新再撲殺上的俄軍士兵,腦子裡都想到了兩個成語:視死如歸,寧死不屈。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愛國者。”是炙熱的愛國激情讓俄羅斯的將領和士兵表現的如此忠誠和英勇。要是沒有這股勁的激勵,軍隊早就被擊潰了……
在這場交戰中,陳威的意志第一次開始動搖了,但他並不灰心。沒看戰場上中國士兵的表現也分毫不差嗎?
七汗國的步兵團是堅持不住了,但中國的步兵依舊堅硬無比。
但陳威心裡也清楚,中國的各支部隊之所以表現的如此強硬,歸根結底與俄國人還是有區別的。
作為入侵者,陳漢的軍隊是不可能有保家衛國的炙熱決心的。可是作為一個‘天、朝上國’,陳漢軍隊的驕傲卻不能小看。
因為光榮的傳統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一支強大的軍隊,一支長勝不敗的軍隊,是很難在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中向對手低頭認輸的。
不然‘驕傲’也不會被n多個不同的宗教齊齊歸類為人性的原罪之一。
就是被驕傲的力量支撐著,中國的國防軍也在血與火之中同俄國人展開了毫不示弱的拼殺。
陳漢方面的軍隊數量比俄軍要多出三萬,這在整個戰鬥中不算什麼大的優勢,可具體到大戰事的某一個小戰場,那還是很厲害的。如果十四五萬大軍全部都是正牌的國防軍,這場拼殺的結果,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