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藩,幫助藩主井伊直孝駐守,加上本藩的人馬,和從大阪城逃出的敗軍,現在彥根藩共有人馬四萬五千人餘人。

而以中華軍為守的倒幕一方,要與幕府軍進行決戰,就要首先攻佔彥根城,就能夠將幕府軍堵在關西以外,並且把決戰的戰場定在關原地區。

當然商毅之所以要等到現在才出兵,就是因為怕搶先佔領了彥根城之後,幕府軍會害怕中華軍的兵勢強大,不敢從江戶出兵,而是全力守衛江戶一帶地區,層層設防,這樣就會給中華軍帶來許多麻煩,必須逐城逐地的攻取,戰事曠曰持久,因此商毅一定要等到幕府軍出兵之後,才進攻彥根城,這樣一來,就算是幕府軍得知彥根城失守,但大軍已經出城,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江戶離彥根大約有四百多公里的路程,而且在其中還要翻躍飛馬單(這個字打不出來,左馬右單)山脈,因此至少需要七到十天的時間,而從大阪到彥根只有一百多公里,基本都是平坦大道,而京都離彥根更近,因此既使是扣除探子傳回訊息的時間,中華軍仍然有三到四天的攻城時間,完全是足夠的。

而且這一次出兵,中華軍集中登陸曰本以來的最強舡兵力,包括第十一軍全軍,第九軍特種兵旅、第四旅,護衛軍第一師、第二旅,共計兵力近六萬餘人,而在京都集結的倒幕軍十二萬多大軍;也都全數出動。全軍的總計兵力達到十八萬多人。

在京都集結兵力的時候,商毅也將倒幕軍進行了編制,畢竟倒幕軍是來自於四十七個不同的大名,如果沒有一定的組織,打起仗來非亂不可。因此商毅將倒幕軍平均分成三個大隊,分別由毛利廣綱、鍋島勝茂、有馬忠賴三人統領,而毎個大隊中,又分為三個小隊,除了毛利廣綱、鍋島勝茂、有馬忠賴三人各直領一隊之外,另外六名主將分別是:人吉藩藩主相良賴喬、柳河藩藩主立花鑑虎、岡藩藩主中村清久、廣島藩主淺野綱晟、足守藩藩主木下利貞、土佐藩藩主山內豐昌。

這樣總計將十二萬大軍分成九個小隊,毎隊一萬人到一萬五千人不等。在戰鬥中也就可以方便調派。

七月二十九日,中華軍率領著倒幕大軍,到達彥根城前。

而這時在彥根城前,幾位守城的大名為在為如何抵擋中華軍的進攻而爭論不體,因為現在熊本、大阪兩城都相繼失守,戰鬥的過程也傳到彥根城裡,城主井伊直孝就認為中華軍的火炮過於厲害,彥根城的城牆還不如熊本、大阪兩城,因此一但守在城裡,就可以讓中華軍在城外從容的佈置火炮,守城是肯定守不住的,不如出城與中華軍進行野戰,這樣一來,中華軍的火炮也就失去了作用。

火炮在野戰中的作用不大,這是日本人的常識。而另外三人中,松平綱隆支援井伊直孝的建議、而松平賴常和稻葉正則還是認為應該留守在城裡,畢竟倒幕軍有十八萬大軍,既使是出城野戰,自己的勝算也不大。

但就在這時,探孑向城中報告,來進攻彥根城的,只是中華軍的人馬,總兵力不足五萬,其他的倒幕軍在離彥根三十里的地方就停了下來。

這一訊息令彥根城裡的四位大名又驚又喜,不明白倒幕軍內部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難道是鬧內亂不成嗎?但現在進攻彥根城的中華軍與幕府軍的兵力大體相當,在這種情況下,松平賴常和稻葉正則也沒有理由再反對出戰了,畢竟在此之前,中華軍的強悍主要是表現在以猛烈的火炮轟擊和爆破摧毀城牆,而並沒有顯示野戰方面的能力,而按曰本人的觀念,無論是火槍還是火炮,在野戰中的作用都不大。

因此井伊直孝也立刻下令率領四萬大軍出城,在城南佈陣迎戰中華軍,四位大名全數出戰,以松平綱隆帶領一萬二千人馬為左翼,靠著今須山的東側佈陣,由松平賴常領一萬三千人馬為右翼,靠著琵琶湖列陣,井伊直孝和稻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