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真正大敵(第3/4頁)
章節報錯
藏著極為深刻的歷史邏輯。
在這個年代,原本從漫長中世紀流傳下來的一切,比如王室、封建制和教會等等都已經腐朽衰敗,新的思想和新的潮流卻變得日漸茁壯,艾格隆打倒了舊的王室,而且絕對不害怕這些行將就木的老古董可以東山再起,但是這次的刺殺卻讓他明白了,往後除了保王黨之外,共和主義也是他的大敵,而且可能是他真正的大敵。
相對於已經被民眾所厭倦、註定行將就木的舊時代,新時代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法蘭西已經誕生過共和國,而且還有不少人留戀著它。
而且,思想是最有生命力的東西,想要靠暴力來消滅簡直是不可能的——艾格隆只要流放幾百個保王黨就可以讓人們不為王室而戰,但流放幾百個共和主義者根本無濟於事。
與保王黨的拼殺,是封建主們為了統治權的內訌,參與者少,其他人也不甚在意;但與共和主義的思想搏鬥,那註定會是一場漫長、而且也許是貫穿他統治的鬥爭,全民都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容不得他有疏忽。
而在激進的共和主義者們看來,波旁家族的國王們,和波拿巴家族的皇帝們,同樣也都是一丘之貉,都是高居王座吮吸民脂民膏的竊賊罷了。
這就像是一場拔河的遊戲,艾格隆越是倒行逆施,越是用暴力壓制,他就越是在證明這些共和主義者們的話是對的,也反而會讓他們更加得民心。
在這個年代,如果想要讓民眾遠離那些共和主義者的說辭,就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帶領國家走向繁榮富足,只有這樣才會讓君主制顯得有被保留的價值。
利用產業革命蓬勃發展所新增的財富,收買有產階級,然後藉助有產階級和貴族階級的合作來形成王朝的支柱來鞏固統治,最後用一部分社會福利來安撫民眾,確保底層階級的穩固——這就是歐洲各個王朝最後摸索出來的統治策略,也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正因為清醒地認知到了這一點,所以艾格隆非但不想要大張旗鼓地擴大化迫害那些共和主義者們,反而更希望以平靜和低調的手段來處理這一場刺殺事件。
就這樣,在他的授意之下,魯昂城的刺殺風波快速地平息了下來,安德烈調查出來的真相也隨之快速地被傳遞了出去,對兩個在逃刺殺者的追捕也隨之展開。
當然,這些後續的事情就不需要艾格隆本人來操心了。
在當地官員們的努力之下,上一次被中斷的慶典活動,又重新被安排好了,短短几天內,盛大的場面又再度重現,甚至規模還勝過之
前。
之前的襲擊和死難者並沒有澆滅市民們的熱情,相反這種歷史性事件反而讓人們更多了幾分“參與感”,於是這一次市民們幾乎全家出動,免得錯過今後幾十年的談資。
而艾格隆想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當然,這一次他的保衛工作更加如臨大敵許多,不光道路兩邊都安排了維持秩序計程車兵,每一棟沿街的房子也都有人在嚴密看管,再也不給刺客可趁之機了。
他和艾格妮絲,以及他盛大的巡遊隊伍又重整旗鼓,按照之前的路線,幾乎重演了一遍繞城慶典,雖然這兩次同樣是人山人海,同樣歡呼聲如同雷動,但是這一次群眾們的情緒卻要激昂得多。
而這一次,重新披掛上陣,扛旗領銜的艾格妮絲更是感受到了那種異樣的熱情,她才剛剛上馬,就被狂熱的市民們幾乎圍得水洩不通了,哪怕旁邊的騎士用力驅趕,但人們仍舊不管不顧地匯聚了過來,想要一睹“聖女”的風采。
那一個晚上,她策馬狂奔,一舉阻止了針對羅馬王的刺殺,還俘虜了一個刺殺者,這種“壯舉”,往小裡說是履行職責、保衛了君王;往大里說是保護了整個國家,這種壯舉哪怕是發生在一個男人身上都值得傳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