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一去再也沒能回來。

雕塑上年輕士兵衣衫的襤褸、裝備的破舊是歷史真實寫照。

當年的川軍將士,衣衫就是這樣襤褸、裝備就是這樣破舊。

他們的步槍多是四川土造的單打一,其威力打只土雞、兔子什麼的還能湊合,連手榴彈都是四川土造的麻花手榴彈,在當時的世人眼中就是根本不堪使用的劣質裝備。

但這些生於亂世、許多人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將士心中,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

王亮真的不敢去想,不敢去想。

那座雕像,那為年輕的國民革命軍人,是三百萬川軍將士的化身。

寄託著無數烈屬的思念牽掛。

每年的清明節的時候,都會有無數的川人默默地把鮮花放在碑前,然後默默地離去。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風暴如約而至,這座成都的標誌性建築,寄託了無數川人對親人思念的銅像以國民黨兵痞的罪名而被砸碎。

二十年後,銅像又被立了起來。

但當王亮再度走到銅像前瞻仰的時候,感覺上不一樣了,變了。

《川軍第一三四師在南翔戰鬥中》

王亮認得這本書的作者胡憶初,他是川軍第20軍第124師第805團團部少尉見習軍官。

書中有一段是這樣記載的:“我團的傷亡也很大。說來真是駭人聽聞,深約兩米的戰壕,在戰爭開始時,人們還要站在踏腳坑上才看得出去,隨後戰壕逐漸被戰士的血肉填滿了,此時死屍堆集竟比戰壕還高,活著的人是用先烈的血肉作掩體,繼續打擊敵人的……全團數千人參戰最後只剩下一百五十名官兵,其中很多還是輕傷未離隊的。”

王亮輕輕地撫摸著書中的每一行每一個字,透過文字,他能看到當時的那番慘狀。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國歌,每一個人都會唱的國歌。

用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只有這些當年參戰過的老兵才清楚,這沒有誇張,血肉真的能築成長城。

0406 川人從未負國;今有難;國人亦不負川!

0406 川人從未負國,今有難,國人亦不負川!

【抗戰時期川軍建制及長官名錄。】

【川軍出川前,在成都少城公園舉行出征誓師大會,全民同仇敵愾,各界人士前往鼓勵歡送。圖】

【“鋤頭給我,你拿槍去!”當年川省抗戰宣傳畫。】

【用日本飛機殘骸製作的戒指,贈予獻金救國人。】

【四川人家家戶戶離不了的泡菜罈子,也燒製上了抗戰到底的誓言,抗日川軍瓷帽徽排列成的壯丁。】

【一位普通父親送子參軍的手諭: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囑從軍之子“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新華日報一九四五年十月八日社論,濃筆重墨感謝川軍和四川人民在正面戰場的偉大貢獻。】

展館內一件件藏品勾起了王亮的記憶,那是一個他熟悉的時代。

很多時候,他閉上眼睛,總是能夠想起過去的那些人和事。

王亮是真的想再重新走一遭啊。

再和那些好兄弟們同仇敵愾,多殺幾個日本鬼子。

對於當今的六零後,七零後,乃至八零後,總有一段特殊的記憶是另他們懷念一輩子的。

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王亮也是一樣。

川軍抗戰館的參觀已經進入尾聲,在結尾處,抗日戰